当代踏白军:中国JTAC在陆军单位的配置

晋激 2025-04-19 14:04:16

“前进目标引导员”是我军为适应现代化战争需求而设立的重要战术岗位,主要作用是在复杂战场环境中为部队提供精准的目标识别、定位和引导,确保火力打击的精确性和作战效率。这一角色在联合作战、信息化战争中尤为关键。

他们利用先进观测设备(如无人机、雷达、激光测距仪等)识别敌方目标,精确标定坐标、运动轨迹等信息;与侦察兵、无人机操作员协同,构建战场态势感知网络。

他们还要为炮兵、航空兵、导弹部队等提供实时目标数据,确保精准打击;在联合战术中,协调不同军兵种火力,避免误伤或资源浪费;

通过实时情报反馈,帮助指挥员调整作战计划,提高战场应变能力;在夜间、雾天、复杂地形等条件下,利用红外、热成像等技术保障作战连续性。

通常,他们配置到旅-营-连级别,确保我国陆军骨干单位可以得到足够空军近地火力支援;

合成旅属侦察营/火力营:编有专职目标引导分队(班/排级),配备高级观测设备(如雷达、无人机控制站)。旅级指挥所:作为战术情报节点,协调炮兵、航空兵等跨兵种火:负责战役级目标侦察、火力引导,优先处理高价值目标(如敌指挥所、重武器阵地)。

合成营属侦察排:下设目标引导小组(2-3人),配备激光测距仪、便携式无人机(如“彩虹-902”);协同营火力连与炮兵前观(前进观察员)协同,引导营属火炮(如122mm榴弹炮)—主要负责直接支援营级攻势,重点引导曲射火力和近距空中支援。

合成连侦察班配备1-2名兼职引导员(通常由侦察兵或资深士官兼任),配备单兵战术终端(北斗+数据链);特战分队编制中,它们渗透作战中承担隐蔽引导任务—负责连级战术武器引导,如反坦克导弹(HJ-12)、迫击炮的即时目标指示;

近年来,我军在朱日和、青铜峡等训练基地的演习中,前进目标引导员频繁亮相,尤其在“火力-XXXX”系列演习中,展现了与炮兵、陆航部队的协同能力。

尽管“前进目标引导员”们配备数字化单兵系统(如北斗终端、战术平板)、微型无人机(如“彩虹-902”)、激光指示器等提升战场感知能力—但是,以往的中国“前进目标引导员”与陆航、空军的沟通手续严谨、时间长达8-10分钟;

我军的早期“前进目标引导员”体制还是存在缺陷,需要尽快弥补以及改进、提升。

首先, 我军部分引导员对高科技装备操作不熟练,缺乏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战经验,连级兼职引导员缺乏系统培训,复杂环境(如高原、城市)操作失误率高。这就需要我军合成旅加强模拟训练(如虚拟现实对抗),利用VR/AR模拟复杂电磁环境、城市战场景,增加与空军、火箭军的跨军种联训,增加“红蓝对抗”中联合火力引导课目,强化实战默契。

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JTAC(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如果是飞行员的话,至少有2年以上飞龄,如果是非飞行员必须是1名资深士官,具备1年实战经历,并且要经过相关训练课程,训练时间达到1年以上,我军早期的JTAC士兵只是上等兵兼职………

其次,在强电子对抗环境中,数据链易被切断或干扰。我军为此研产了开发跳频通信、量子加密技术,提升抗干扰能力;配发新型伪装服(防红外/雷达波)、单兵微型预警传感器(探测敌方无线电定位)。我军对前进目标引导员的重视,体现了从“火力覆盖”向“精确作战”的转型,未来仍需通过技术迭代和战术创新进一步释放其潜力;

早期的部分侦察设备体积大、电池续航短,影响机动性。我军已经开始研发、列装轻量化、模块化装备(如折叠式无人机、低功耗传感器),列装通用型战术终端(集成北斗/激光指示/抗干扰通信),统一配备小型侦察无人机(如“翼龙-2H”),实现营-连级全覆盖,逐步淘汰老旧设备;

最核心的协同机制待完善难题:“前进目标引导员”与火力单元间的指挥链路有时延迟或冗余,我军则优化“OODA循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引入AI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一键呼叫”火力系统,支持陆军与空军(歼-16)、火箭军(PHL-191)实时数据共享。

经过我军实践和改进,“前进目标引导员”体制逐渐完善和精进,在多场实战演习中得以体现巨大威力:在西藏军区某合成旅演习中,引导员利用无人机标定“敌”碉堡坐标,引导远程火箭炮(PCL-191)实施精确打击;东部战区陆军结合两栖登陆,演练引导员渗透引导东风-15B导弹打击岸防工事。

“前进目标引导员”体制业已成为我国陆军建立智/信一体网络化战场不可或缺的一环。

1 阅读:198

晋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