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贺子珍在苏联的留影,注意看她的穿着,比以前更漂亮了

知识通今 2025-04-14 10:38:2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贺子珍与毛主席的爱情故事与事迹,几乎都是从子女后代以及贴身秘书,根据晚年回忆叙述而来的。

这是1939年,贺子珍在莫斯科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衣着光鲜,手捧书卷,俨然一位时髦的知识女性,她的眼神能看出掩藏不住的空虚和疲惫。

照片中左边是1948年,贺子珍回国后再沈阳一带所拍摄的,她的眼神充满了青春活力,仿佛对过去的事情已经释怀了,重新找回了自信一样,此时的贺子珍大病初愈,但还需要修养。

而右边这张是贺子珍陪毛主席走长征时,抵达陕北拍摄的,这一幕也定格在了历史上,再次真实事迹的将我们带入那个动荡的年代中。

贺子珍的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令人心疼的,本是家乡中小有名气的女子,后来加入了共产党,陪着毛主席走完了艰辛的长征,为了救下同志而被炮弹的碎片所伤。

贺子珍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相遇,他们共同投身革命事业,甚至成为了战友和伴侣,一同度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的岁月。

在生活中照顾毛主席,支持他的工作,长征路上,为了保护战友钟赤兵的安全,贺子珍不幸身负重伤,身上留下17块弹片,生命危在旦夕。

虽然事后医生取出了部分弹片,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弹片永远留在了她的体内,这些残留的弹片,不仅给她带来身体上的疼痛,更在精神上长期困扰着她,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

它们像一个个微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未知的痛苦,也时刻提醒着她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令她难以摆脱战争带来的创伤。

那些无法取出的弹片,成为了她身体和心灵上无法磨灭的伤痕,战争的残酷没有让贺子珍屈服,但生活中的各种不顺心却慢慢堆积起来。

1937年,因为交谊舞事件以及其他长期存在的摩擦,贺子珍带着情绪离开了延安。

她的离开不是突然的想法,而是长久以来积压的委屈和不满一次性爆发的结果,这些生活琐事最终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贺子珍选择离开,她定制了自己的路程,本想着前往上海居住一段时间,当她来到西安时,才知道日军已经将魔爪伸向了上海。

而且还有些地区的情况也是非常不妙,由于贺子珍身上有多个弹片,任何一点刺激都有可能触发神经,所以她根本无法前往前线支援。

就在她不知何去何从时,从刘英同志口中得知,即将要去苏联治病的消息,同去的还有几位同志。

这一刻,贺子珍仿佛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了,她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向延安提交去苏联治病的申请,实际上当时不管是毛主席还是组织都非常担心贺子珍的。

她的病情实在是过于特殊,毛主席得知后,内心是复杂的,因为这是她的毛主席的妻子,而自己又不能陪同贺子珍一同前去,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有了身孕。

一个人去了又没人照顾,对她也是多有亏欠,于是,毛主席写信想要挽留贺子珍,还让警卫员去接贺子珍会延安。

但遗憾的是,贺子珍心已决,并没有警卫员回去,反而是用手绢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告别信。

1937年的11月份,贺子珍和几位女同志一同踏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到达莫斯科后,组织给予了她细致周到的照顾和安排,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为医生检查后,发现贺子珍体内的弹片,已经和她的身体组织紧密长在一起,如果强行取出,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危险,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无法进行手术。

这个结果令贺子珍十分失望,她唯一能做的是不能受到任何刺激,专心静养,在莫斯科生活中,她在疗养的同时也在通过学习不断增长见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在莫斯科,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儿子,这短暂的喜悦让她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可是,命运又一次无情地打击了她。

1939年1月,仅仅六个月大的柳瓦因为得了肺炎去世了,失去爱子的痛苦让贺子珍无比伤心,她每天都去儿子的坟前哭,很长时间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沉重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精神备受摧残,根据刘英晚年的回忆,当时的贺子珍非常痛苦,几乎每天都去那个地方哭泣,可见其内心的悲伤程度。

毛主席写给贺子珍的信也寥寥无几,她只收到过一封,而且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就说了几句话,这让贺子珍心里感到无比的苦闷。

可以想象,她既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也得不到安慰,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深爱着对方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真正让贺子珍心灰意冷的还是,之后收到毛主席的那封信,当她看到信开头写着同志两个字时,就已经知道毛主席接下来要说的话,这一刻爱情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灭。

贺子珍心灰意冷后,回国的念头也随之消失,因为她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毛主席,于是她选择留在莫斯科。

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找到一份教中文的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直到1941年,毛主席将女儿李敏送到莫斯科,贺子珍才得以和女儿重逢,心情也感到一丝欣慰。

她还与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重新建立了联系,一家人约定在周末尽可能地相聚。

据李敏晚年的回忆,在莫斯科生活期间,每到休息日,他们四个人总会尽可能地聚在一起。

她和哥哥毛岸英、毛岸青一起围绕在妈妈贺子珍身边,那是一段虽然短暂但非常幸福的家庭团聚时光。

参考信息

华声在线【2015-02-13】《揭秘贺子珍负气出走到苏联之后凄凉遭遇》

光明网【2004-04-01】《贺子珍失去的五个子女》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1-22】《第三章 大智大勇》

市委党史办【2025-02-06】《贺子珍》

0 阅读:45

知识通今

简介:胡柳依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