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莞市家长发现,刚买了几个月的校服,领口和袖口就出现了撕裂的情况,用手轻轻一扯就破了!。该家长表示“校服是学校指定一家文具店作为代售点卖的”

那是不是校服质量有问题呢,毕竟已经穿了几个月了,校服代售点负责人辩解称:可能是小孩子调皮捣蛋弄烂的!
但是等新闻记者联系这位负责人的时候,他又说他只负责代售,也有其他家长反映有质量问题,并且已经将问题反馈给厂家了,厂家同意调换!
为何代售点负责人的前后回复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为何校服还要有代售点,还是唯一指定代售点?校方不能跟厂家直接对接吗?校服都是统一定制,大批量购买,即使存在个别单独购买的情况,但是也不妨碍学校与厂家直接联系吧?
校服都有代售点,那课外书、试卷等学习资料是不是也有代售点呢?

去年就曾有类似事件发生,有家长反映重庆酉阳龙潭希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且一套试题售价接近40元。现在小学生的试题都这么贵了吗?
虽然最后当地教委会通报该学校未对学生做强制要求,未统一购买,未指定书店,但存在建议购买指定课外教辅资料的问题!
这些“指定”行为的发生,可能是学校为了保证学习资料、校服的质量、版本的一致性,也有利于家长们快速、方便的购买,但是也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利益关联!

唯一指定代售点不仅限制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自由,也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等不当行为,最后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
另外指定行为也容易限制其他书店、校服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还有可能出现价格垄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要杜绝这种“指定行为”,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社会媒体、学校内部的监督,再配合公开透明的机制,相信“指定”行为会越来越少!
只有“灰色利益越少”,孩子们的天才会越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