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总理站出来,对中美关税战表态,新加坡准备过苦日子

大核有料 2025-04-17 09:27:29

文/编辑:大核有料

特朗普政府四月初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后,我国迅速使出反制手段,就这样,中美两国开始交锋,就关税问题打起了“回合战”。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打起关税战来无疑令世界各国瞩目。

这场摩擦自爆发以来持续升级,不仅让中美双方受到影响,也让世界其他各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众多国家纷纷被卷入这场风暴中,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新加坡这个以贸易立国的城市国家,在这场风暴中更是难以置身事外。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地理位置却得天独厚,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这一重要的国际航道,这也使新加坡成为了全球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长期以来,新加坡依靠着转口贸易、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等外向型经济模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种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经济结构,也让新加坡在面对外部经济风险时,显得更加脆弱,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加上中美关税战的爆发给了这个国家经贸发展沉重的一击。

当地时间4月14日,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李显龙站了出来,就中美关税战这个问题表明了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那么,新加坡在这次中美关税战中都收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新加坡要过“苦日子”了

新加坡的繁荣建立在国际贸易的桥梁之上,2024年,新加坡的港口吞吐量有近半数来自中美航线,转口贸易占GDP比重超过了60%。

如今中美博弈互相加征高额关税,直接导致两国的贸易额大幅萎缩,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被生生撕裂。

2025年一季度,新加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大幅度暴跌,其中中美航线占比下降了不少。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的困境尤为突出,在美国“关税大棒”的威胁下,台积电被迫赴美建厂,导致新加坡的电子元件转口贸易大幅锐减。

这些都让新加坡“全球供应链中转站”的地位岌岌可危,面对这些危机,新加坡政府紧急出台了应对措施。

财政预算案中,30亿新元注入全国生产力基金,重点支持半导体和生物科技研发,50亿新元加码未来能源基金,推动太阳能和区域电网建设。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加坡央行连续两次放松汇率政策,试图通过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但这也意味着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加剧。

这些措施很难立竿见影,短期内新加坡的状况不会变好,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新加坡对美存在贸易逆差,仍被征收了10%的“对等关税”,且未被列入优先谈判对象。

目前,新加坡的经济困境正在转化成社会矛盾,新加坡民众最关心的就是民生问题,新加坡房价屡创新高、地铁故障频发、外籍劳工政策等引发争议。

反对党借此机会批评执政党脱离民众,执政党则通过“发糖”政策,给予民众一些小恩小惠试图安抚民心,但效果有限。

对此,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站出来表态,那么他具体都是怎么说的呢?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表态

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李显龙14日在与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和工会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演讲,谈到了美国征收关税、当前局势对世界的影响等话题。

他在讲话中提到,1930年代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0%,最终成为二战导火索。

如今历史正在重演,在中美两大国的关税博弈下,美国对华关税已达145%,中国反制美加征125%,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两国的经济贸易或将面临停滞。

这种影响对新加坡的冲击是致命的,作为全球最大的转口贸易枢纽,新加坡大部分GDP依赖多边贸易体系。

为了能让新加坡应对这些危机,李显龙在讲话中提出了“系好安全带”三大策略。

政府推出“前进新加坡”计划,通过消费券、减税等措施缓解民生压力,并设立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转型。

李显龙在演讲中反复强调“长期变数”,呼吁民众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他警告,贸易战可能持续5-10年,原有的商业模式可能会突然消失,企业需加速数字化转型。

他还提出新加坡内部政治团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前大选强化内部稳定。

2025年5月3日的大选,被视为黄循财政府的“首场大考”,执政党试图通过选区重划、新人参选等策略巩固地位,但反对党质疑其 “利用关税战制造恐慌”。

在李显龙的这些战略布局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多边主义仍然是核心。

为此,新加坡正加速重构国家的经济版图,与欧盟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协议,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互联贸易平台”提升物流效率。

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东南亚转口规避关税,利用区域供应链分散风险。

结语

中美关税战的硝烟仍在弥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在持续发酵。

身处困境中的新加坡正在积极调整政策,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应变能力。

参考:

1. 光明网:亚洲经济增长恐受美国关税政策拖累 2025-04-15

2. 环球网:新媒:李显龙称美暂缓征收部分关税听起来是“缓刑”,但应为美更严厉措施做好准备 2025-04-15

3. 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新加坡公布新一届大选日期,有何考量? 2025-04-16

4. 界面新闻:特朗普关税冲击生存环境,新加坡希望通过提前大选强化内部稳定 2025-04-15

1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