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沈 超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全力推进改革向深水区突破
以创新举措推动民生保障迭代升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和谐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深刻指出“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深化人社领域改革,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路径和制度保障。天津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顶格标准”推进人社领域改革攻坚,通过机制突破、数字赋能和精准施策,推动民生保障迭代升级,全力实现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特别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天津市坚持“经济增长”和“就业质量”并进,不断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落地执行。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兑现,实施“津企稳岗扩岗服务计划”,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支持计划,扩大市场化岗位供给;对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动态跟踪服务;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计划,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保障重大项目用工。围绕总投资2.02万亿元的1129个市级项目,联动发改、工信、住建等部门建立“用工需求清单”,开展“点对点”用工调度。实施“大数据+铁脚板”动态监测机制,实时掌握企业返岗率、缺工率及工资变动,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切实加强人岗对接。三是夯实基层服务基础。推进民心工程落实,加速建设100个“就业驿站”,整合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功能,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广“津彩e就业”数字化平台,实现失业登记、补贴申领等业务“指尖办”。实施创业助力“苗圃”计划,建设创业型街区试点,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场地租金减免等政策。
深入推进技能强基工程,培育产教融合新动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天津市立足产业需求,全力抓技能大军,打造“铺天盖地”能工巧匠。一是完善技能培养体系。布局“就业、培训、评价、激励”四位一体机制,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年认定企业培训中心100家、培训师资1000人次。二是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围绕先进制造业开展订单式培训,聚焦新职业需求开发数字技能、智能制造等紧缺工种培训课程。三是强化高精尖技能攻坚。健全全市技能竞赛体系,推动竞赛成果转化为企业技术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四是举办“天津技能周”,开展技能大师巡讲、绝技展演等活动,加大优秀技能人才宣传力度,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
深入推进社保制度建设,筑牢多层次保障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指出,“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上再上新水平”。天津围绕“可持续”“惠民生”“强信心”的改革要求,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一是精准实施参保扩面。建立区级扩面协同机制,深化与税务、医保数据共享。开展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覆盖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建立“平台企业参保登记+税务核定征收”一体化流程。二是拓展“一卡通”应用场景。实现社保卡城际铁路出行应用,推动人社、金融、地方交通、铁路出行“四网融合”。持续丰富第三代社保卡在民生食堂、高校校园、科技园区等特定区域的应用服务。三是强化基金安全管理。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守牢守稳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深入推进人才引育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天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充分激发创新动力、释放人才活力。一是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入职“绿色通道”,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评审专业,支持高校自主设置岗位结构比例,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推动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三是提升人才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设立留创园专项基金,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军企业”。
深入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天津积极实施劳动保障权益护航计划,统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不断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切实根治欠薪顽疾。开展“治欠薪”数字攻坚战,动态清零欠薪线索,落实工程项目工资保证金全覆盖,对恶意欠薪企业纳入“黑名单”联合惩戒。实施“开工第一课”普法教育,提升企业依法用工意识。二是护航新业态劳动者。严格落实人社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要求,持续优化经办服务模式。积极推进职业伤害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在工伤协议医疗机构就医直接结算。三是完善矛盾化解机制。依托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和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区、街道(乡镇)等区域性调解组织建设,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争议纠纷,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和基层。
深入推进数字赋能转型,优化公共服务质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天津坚持“服务供给”和“群众关切”并行,全力提升人社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一是提升平台数智化水平。加速“数字人社”项目建设,优化“金保二期”系统功能,升级公共就业服务网,加快推动12333热线智能化、多元化、一体化建设。二是做优经办服务效能。推动实施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退休及社保卡“一件事”服务质效。拓展京津冀“一卡通”在医疗挂号、景区购票等跨省服务,持续拓展服务场景。三是优化基层服务网络。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推行“上门办”“代理办”服务;高质量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打造人社服务品牌。
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天津人社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牵引,聚焦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服务“三新”“三量”,以量化目标、场景化设计和制度性创新为抓手,向“新”而行,破旧而立,以“实干”力度标注高质量发展“刻度”,坚定不移推动人社领域改革向深水区突破,确保改革红利直达民生最需处,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天津样板”。
往期 · 推荐
▷胡斌: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 奋力推动四川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翟瑛珺:聚力谋发展 实干惠民生 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人社力量
▷王斌:全力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在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展现江苏作为
▷胡斌: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孔繁军:贯通建立“四维联动”技能提升体系 着力塑造产业技工培养新动能
▷周丽宁:锚定发展主线 构建共进格局 奋力书写陇原大地人社发展新篇
▷杨佳瑛:民生为大 实干为要 奋力开拓上海人社改革发展新局面
▷张涛:加快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李安财:坚持系统思维 提升“三稳”效用 以更大力度书写稳定和扩大就业辽宁答卷
▷蔡钊利:解民忧 惠民生 暖民心 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中彰显陕西人社担当
▷陈志江:找准新定位 担负新使命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沙广华:锚定民生坐标 扛牢人社担当 以实干实绩绘就龙江群众的幸福底色
▷李晓波:筑梦塞上展宏图 笃行实干惠民生 奋力谱写宁夏人社事业发展新篇章
编辑丨邱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