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酝酿对华开刀?关键时刻,欧洲业界警告:关税战将导致“双输”

时事变局老卢说 2023-10-10 12:21:18

近期,前欧洲政策战略中心负责人安·梅特勒在“政治新闻网”欧洲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欧盟的风能产业提出了一些担忧。她指出,当前该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梅特勒认为,通胀、去工业化以及供应链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欧洲风能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效率的降低,这可能使其失去与中国竞争的能力。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观点并没有歪曲事实或添加虚假事件。

在充足的研发资金、慷慨的补贴和有利的政策支持下,欧洲风能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平稳的发展。事实上,全球前15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中有5家来自欧洲。这表明欧洲一直在积极推动风能产业的发展。

在欧洲全面推进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许多人期望欧盟的风能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日前致信欧盟委员会,指出欧洲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已经下降逾25%。这一降价趋势主要因中国制造商之间为争夺欧洲市场份额而展开的激烈竞争以及库存增加所致。协会还表示,欧洲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目前是现货价格的两倍多。该行业组织对低价的中国进口产品提出警告,认为这已经使一些欧洲制造商陷入破产的边缘,不利于欧盟本土绿色技术产业的发展。

9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新的能源效率指令,该指令将在20天后开始实施。该指令旨在2030年前降低欧盟最终能源消耗量的11.7%,并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该指令还致力于在2030年之前将风能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提高两倍,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欧洲地区的发展。该指令的发布也促使多个欧洲国家更新了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标。例如,意大利将光伏装机目标从过去的52GW上调至79.9GW,增幅达到53%;而西班牙则把光伏装机目标从39GW大幅提高至76GW,增幅高达惊人的94%。此外,作为欧洲光伏产业重镇的德国,早在乌克兰危机期间就将光伏装机目标从200GW改为215GW,以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据路透社10月2日报道,日前传出消息称,德国等欧盟国家正在采取行动,以减少在太阳能领域对华依赖。为了保护欧盟光伏企业的利益,他们计划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考虑使用补贴或者实行“关税大棒”等手段。这一举措被视为是对欧盟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寻求更大独立性的一部分战略。

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企业内部对此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其中有些安装商对此举的贸易保护性质提出了质疑。此外,一些欧洲太阳能企业也联合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担心,这一举措可能导致类似2013年至2018年期间出现的情况再次发生。

一位高级官员来自瑞士的光伏企业指出,关税并非当前挑战的最佳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出警告,潜在的贸易战将导致"双输"的局面,严重损害欧洲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能力。这种局势将影响欧洲国家在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方面承担的责任。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欧洲在自毁长城的道路上从未让我们失望。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其硅片产能占全球的99%,电池片产能占全球的85%,组件产能占全球的77%。总之,全世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都不能与中国相比,正如当年唐吉坷德与风车相比较一样。然而,欧盟却对中国发起了进攻,就像是当年唐吉坷德向风车发起的冲击一样。没有中国的产品,欧盟将会面临什么呢?德国电视台在一档节目中曾发表评论称,如果没有中国,德国的半导体行业将无法想象。

对于这种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许多欧洲光伏企业界人士并不支持。一位德国企业代表表示,德国和欧盟此举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最终可能导致欧洲众多光伏企业遭受不利影响。一名瑞士光伏企业的高管也认为,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给欧洲带来了挑战,但对其征收额外关税并不是明智之举。甚至欧洲光伏产业协会也发出了警告,称对中国企业的光伏产品征收关税必然导致中欧之间的“关税战”爆发,结果只能是双方都无法得到利益,并且严重威胁了欧洲在清洁能源产业链布局方面的发展。

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的指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太阳能行业的地位和贡献非常重要。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太阳能板的产量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四倍,并且中国生产了全球85%的太阳能电池和88%的太阳能级别多晶硅。而在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硅锭和硅片产能方面,全球其他国家的总产能远不及中国的1/32。这一系列数字和数据的积极增长,是中国主导全球太阳能产业和支出首次超过石油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研究显示,欧洲光伏组件制造业的本土化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例如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对原材料的依赖以及较高的生产成本。尽管市场需求强劲,中国在过去15年里一直在全球光伏组件供应链中扮演主导角色。然而,一系列新兴因素正对中国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导致全球光伏组件制造业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包括对光伏产品供应链可持续性和可追溯性的审查日益严格,全球补贴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美国、印度和欧盟宣布计划为本土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光伏组件制造业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过去五年来,欧洲光伏的进口成本几乎增加了一倍。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的光伏组件每个月对欧洲的出口量都有所增加,其中3月份的出口量甚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初步估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光伏出口总额将超过290亿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13%。欧洲已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出口额几乎占到了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总出口额的一半(环球网报道)。可以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目前,欧洲光伏行业的组件年产能总计为8吉瓦。然而,根据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仅中国最大的制造商晶科能源目前的产量就达到了45吉瓦。而到2022年底,中国的装机容量将大幅增长至70吉瓦,其产能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整个欧洲行业。此外,在太阳能组件的生产成本方面,中国也远远低于欧盟。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生产成本估计为每瓦17至18美分,而中国在2025年的目标是降低至每瓦15美分。经过初步估算,欧洲的成本大约是中国的两倍。

今年春天,欧盟发布了一项重要的净零工业法案,旨在通过大规模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进一步加强欧洲的清洁能源供应链。根据该法案的提议,欧洲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必须有40%是在欧洲本土生产的。此外,净零工业法案还特别强调了风能的重要性。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认为该法案可能会导致一些与初衷背道而驰的情景出现,比如在建造风电场时所使用的涡轮机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制造的,尤其是中国制造的涡轮机占据很大比例。在这个多变的世界舞台上,经济的主导地位无可阻挡,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势头难以被追赶。

中国在光伏和风电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对欧洲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凭借其在成本和效益方面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上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欧洲面临着光伏和风电产业挑战,因此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制定公平竞争的标准和规范。此外,加强内部合作和战略规划,提升整体竞争力也是重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欧洲才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并保持自身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0 阅读:0

时事变局老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