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三任妻子,为他生一堆才子,两个清华两个北大三个中科院

八荒史谈 2025-04-21 20:08:42

老话说"才子多风流",但风流过头就成了薄情。民国时期,新旧思想碰撞得像打翻的颜料缸,有人守着三从四德过活,有人高举自由恋爱大旗。郭沫若就活在这个拧巴的年代——他笔下能写出《女神》这样热血沸腾的诗篇,转头却把妻子们的心踩得稀碎。

这位北大才子留日归来,顶着新文化运动先锋的名头,干的却是"娶一个丢一个"的勾当。三个妻子加一个红颜知己,四个女人被他搅得死的死、疯的疯。你说奇怪不?一个能用文字点燃千万人热血的作家,怎么偏偏在枕边人面前冷得像块冰?这到底是时代的悲剧,还是人性的残缺?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张琼华倒八辈子霉,新婚第五天丈夫就跑了。1912年的四川乐山,21岁的郭沫若看着这个裹小脚、不识字的姑娘,洞房夜连盖头都没掀,直接抱着被子睡书房。后来他写诗形容这段婚姻:"好比隔着口袋买猫,说好是白猫,打开是黑猫。"这哪是娶媳妇,根本是娶了个活体牌位供在家里。可怜张琼华守着郭家老宅68年,给公婆端屎端尿,等来的却是丈夫在日本娶洋妞的消息。

东渡日本的郭沫若可算撒了欢,1916年在东京圣路加医院撞见护士佐藤富子,眼睛立马直了。这日本姑娘念过教会学校,会弹钢琴能写诗,把郭沫若迷得三天两头写情书。人家父母嫌他是个穷留学生,他倒有脸怂恿姑娘私奔。婚后改名叫安娜的佐藤富子哪想得到,眼前这个说"要带你看西湖烟雨"的男人,日后能狠心把她们母子五个扔在日本遭罪。抗战爆发时郭沫若溜得比兔子还快,留下安娜被日本特高课抓去审问,靠给人洗衣养大孩子。1948年她带着孩子来中国寻夫,发现丈夫早和电影明星于立群生了六个娃,当场哭晕在民政局门口。

要说最惨的还是于立忱姐妹。1934年《大公报》女记者于立忱在东京养病,被郭沫若的花言巧语哄得团团转。这渣男一边给安娜写"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一边和于立忱在京都岚山赏枫叶。等姑娘怀孕了,他摸出十块钱说"你自己处理掉",逼得23岁的于立忱回国后上吊自杀。更绝的是,1938年他转头就娶了于立忱的亲妹妹于立群。这位于夫人倒是贤惠,给他生了四子二女,直到1979年整理遗物时发现丈夫和姐姐的往来书信,才明白自己嫁了个什么货色,第二天就用一条白绫了结性命。

三个女人一台戏,郭沫若硬是凑出四段悲剧。张琼华枯守空房到90岁去世,屋里还挂着新婚时的喜帐;安娜晚年靠中国政协发的200元补助过活,五个孩子倒是个顶个出息;于立群死前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说:"你们父亲的文章要传世,他的人品莫要学。"最讽刺的是,郭沫若晚年写《郭沫若全集》时,特意把给情人们的情诗全删了,倒记得给张琼华补了首忏悔诗,可惜老太太连标点符号都认不全。

看郭沫若这一生,就像看一面碎成八瓣的镜子——正面照出的是《凤凰涅槃》的天才诗人,反面映着的是抛妻弃子的绝世渣男。他给中国文坛留下百万字著作,给女人们留下的只有病历本和安眠药。难怪有人说:"找男人别找徐志摩式的,更别找郭沫若式的。"所谓风流才子,往往是"才"字镀金,"子"字缺德。那些被他写进诗里的春花秋月,哪个不是女人的血泪泡出来的?

如今北京郭沫若故居里,游客们摸着那些精装书感慨,却没人注意墙角摆着四双绣花鞋——38码的是张琼华的,36码的是安娜的,34码的属于于立忱,37码的沾着于立群的血。这些无声的证词告诉我们:文章写得再漂亮,也遮不住良心的窟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