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得智驾者得天下”,诸多车厂及相关企业都将智能驾驶视为研发的重点,然而曾经获得小米雷军投资、当过问界智驾供应商的独角兽企业“纵目科技”却突然爆雷了。

据相关报道,纵目科技在去年11月就出现了降薪、欠薪问题,高层表示需要获得新一轮融资才能解决薪资问题,而目前所谓的新一轮融资却迟迟没到位,大部分员工被拖欠4个月的工资。今年2月8日,刚过完春节的纵目科技员工突然收到公司“断电封楼”的消息,公司要求员工在当天取走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手续。

2月11日,纵目科技位于上海的总部大楼已经人去楼空,公司大门被白纸遮盖得严严实实,无法从外面看到里面的场景,当前仅剩下大门口的三位保安仍在站岗,不允许外人入内。网传纵目科技高管已经“跑路”,其中创始人唐锐的IP地址显示在日本,公司“二把手”则不知所踪,曾经被诸多资本寄予厚望的纵目科技或将自此被判上“死刑”。

纵目科技最早创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自动驾驶、高级汽车辅助驾驶研发的企业,仅在2017年纵目科技就发布了在停车场的L4级智能驾驶应用,实现自主代客泊车功能。要知道当年大家对智驾还完全没有概念,小鹏汽车是在2018年才上市的首款车型,华为问界则在2021年才正式诞生,可以说纵目科技是早早就站在了风口上的企业。
很快纵目科技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这家企业先后完成10轮融资,累计金额高达22.47亿元,涉及企业包括小米集团、联想控股、高通风投、东阳冠定领投,远海基金等,纵目科技逐渐被“捧上神坛”。截止至2023年年底,纵目科技已经为超50款车提供智驾解决方案,赛力斯、理想、一汽、长安、岚图成为了纵目科技的核心客户。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纵目科技依然没法实现盈利,据统计从2021年-2023年,纵目科技营收分别是2.25亿元、4.69亿元、4.98亿元,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达到了4.34亿元、5.88亿元、5.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5.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
与此同时智驾领域的竞争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大量车企选择自研智驾系统,这导致纵目科技的核心用户逐渐流失,在市场上能够承接的订单量随之减少。也许是觉得押注智驾一条路风险太大,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决定“另辟蹊径”,开始组建团队研发“蚕丛机器人”。

蚕丛机器人是可以实现低速自动驾驶的大号“充电宝”,能够自动行驶到停车场为有需求的新能源车充电,为了搞好机器人业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唐锐多次否决了公司内部关于高阶智驾的提案,并将公司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到机器人业务当中。
而机器人业务最终不仅没能盘活纵目科技,反而加快了公司垮台的速度,唐锐的这项决定被视为公司重大决策失误。作为曾经智驾市场上的明星公司,纵目科技从巅峰到垮台只用了几年时间,这样的变化属实令人唏嘘,而这也反映出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足够实力的企业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