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为“孔庙三碑”。立于汉恒帝永兴元年(153年),是中国东汉晚期著名碑刻之一。现存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内的石碑背面,故又称《孔和碑》。清代方朔称赞它有“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由此可见《乙瑛碑》是最有法度可循的隶书名碑。
乙瑛碑的风格大概包括以下几点:
1. 浑厚古朴
乙瑛碑的书法属于隶书范畴,在用笔上,该碑书写一丝不苟,圆转处存有篆书的意味,但比典型的汉隶更为古拙,笔画粗犷而不失规矩,展现了浓郁的时代特色。
2. 方圆兼备
该碑在笔画上方圆兼备,笔画灵动秀美、沉厚凝重、波磔明显,既保留了方形笔画的传统,又有圆润流畅的线条,形成了一种方圆融合的独特风貌,给人以自然天成之感。
3. 骨力遒劲
笔力雄浑,每一笔画都力透纸背,透露出强大的力度感,尤其是横折处的顿挫、转折明显,彰显了书法家深厚的功力。
4. 结构匀称
尽管风格较为质朴,但在字的结构布局上却极为讲究,通篇字距疏朗,行距较小,排列整齐呈现出和谐之美。
5. 意趣盎然
除了技术上的精湛之外,乙瑛碑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趣味,展现了东汉时期书法艺术的魅力。
乙瑛碑作为中国书法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它的出现标志着隶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世书法风格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