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外卖骑手杨洋刚完成第17单配送。手机突然弹出的《致全体兄弟家书》,让这个从业五年的老骑手湿了眼眶。"每月多休4天?住房补贴?"他反复划动屏幕的手指微微颤抖,"要是真能落实,我闺女就能搬出地下室了。"
7月15日京东即时零售三周年之际,这份被称为"最暖家书"的公开信引发行业地震。承诺投入超30亿元成立"兄弟关怀基金",推出行业首个"全年13薪"保障,更祭出"五年百校计划"为骑手铺就职业上升通道。但细看条款发现玄机:住房补贴限定重点城市核心区域,学历提升仅开放物流管理专业,而"全年13薪"的计算基数竟是基础薪资。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京东此时抛出橄榄枝实为"一箭三雕":即时零售日均单量刚突破百万,却遭美团、饿了么合计85%的市场份额压制;达达集团并购后骑手留存率不足60%;更关键的是人社部拟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各大平台都在抢政策窗口期。
"美团早就有冬季暖冬补贴,饿了么去年开始试点骑手子女助学计划。"某头部平台城市经理直言,"京东看似丰厚的福利,实则是把行业潜规则摆上台面。"记者拿到的一份内部培训资料显示,京东将重点招募35岁以上已婚骑手,这类群体更看重稳定性而非单量激励。
在杭州萧山配送站,00后骑手正核算"全年13薪":"基础工资2280元,13薪也就多给两千多,还不如美团冲单奖励实在。"而准备报考仓储管理岗位的李师傅则充满期待:"能考中级物流师证的话,说不定真能转型做站长。"
这场温情攻势最耐人寻味的,是京东特意选用"兄弟"而非行业通行的"骑手"称谓。社会学者指出,这延续了刘强东2017年"员工都是我兄弟"的叙事策略,但在"外包转自营"的大趋势下,真正考验的是能否把"兄弟"写进劳动合同。
截至发稿,京东股价微涨1.3%,而美团股价未见波动。这场耗资30亿的"兄弟计划",究竟是真金白银的诚意,还是精心设计的营销?或许正如王建军所说:"我们不缺画饼的东家,缺的是肯分饼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