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天晚上,我正坐在书桌前,娃的数学周测卷子摆在眼前。
最后一道几何题似乎成了一道难关,这让我不禁有些挠头。“等腰直角三角形ACB,角C为90度,AC=BC,D和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长边AB之间的两个点,角DCE为45度,问AD,DE和BE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使用图形旋转求解。” 看着这行字,我翻了翻白眼,只能求助于本地Deepseek 14b大模型。
我很期待Deepseek能给我一个完美答案。
于是,我怀着一丝期待,将题目输入了Lobe,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下娃该对我刮目相看了。
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14b大模型面对这道题时卡了壳。
Deepseek一直在努力计算,中间还多次假设,否定,再假设。
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可就是得不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
过了16分钟,挤出一串公式,结果竟是错误的。
这下别提娃对我多失望了,估计心里也在偷笑吧。
MacMini一向以稳定著称,但这次似乎真的“翻车”了。
MacMini M4上跑着的本地Deepseek 14b,面对这道几何题,真是“原地爆炸”。
看到Deepseek在计算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MacMini的温度上升,风扇声都变得狂躁起来。
平时安静得像猫一样的MacMini,这次竟然发出巨响,可见这道几何题有多么烧脑。
看看资源使用情况,电量消耗达到14636mW,小小的MacMini都快热得烫手了。
还能怎么办呢?
既然本地模型解决不了,那就试试满血版吧,这总该有点希望。
满血版Deepseek的表现如何?
我首先尝试了百度的DeepSeek R1满血版。
百度家的东西,一向以强大著称,这次也不例外。
满血版R1的确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错,支持智能体,图形绘制,还有AI阅读等功能。
和百度的产品也不是尽善尽美,满血版运行到3分钟,就因为超时中断了。
估摸着是为了防止长时间占用后端资源吧,虽然能理解,但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
没办法,继续寻找其他选择。
这次选择了问小白家的满血版,还别说,这次表现还真不错。
它花了7分9秒,最终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心想满血版确实有它的实力。
不过,我又好奇心作祟,想看看ChatGPT 3.5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其他AI对几何题的应对能力面对这道几何题,ChatGPT 3.5虽然计算速度很快,几乎秒出答案,但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错误。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快不见得好,AI也不是万能的。
ChatGPT 3.5在回答一通乱七八糟的答案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难道这货真的是靠“瞎蒙”过关的吗?
就像考试中,老师曾说过的,哪怕不会答,也要尽量写点什么,总能得个印象分。
虽然各大模型都有它们的强项,但在数学推理方面,DeepSeek的确表现出了它的长处。
尽管本地版14b在算这道题时卡了个壳,但是在整体的数学推理能力上,它还是值得信赖的。
几何难题难倒了本地版本,但这不意味着14b模型整体不行,还是有它独特的实力存在。
启示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本地模型和满血版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反映了实际应用中的限制。
即使是再昂贵的AI硬件,也难免遇到它的瓶颈和短板。
不过,这并不是否定技术的进步。
相反,它减轻了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负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或许有一天,本地版14b也能轻松应对这样的难题。
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高效,但也提醒我们,保持思考的能力,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这次的小实验,再次让我意识到,技术的发展无止境,而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更应该时刻保持。
无论AI多么强大,都代替不了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能力。
在AI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快速的答案,更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和技术的勇气与能力。
这,或许是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最需要坚守的一份初心。
每一次看着AI在复杂计算中挣扎,却能够走出一条新路,也许就像我们在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和突破。
它提醒我们,无论问题有多么难,只要有耐心和智慧,总能找到答案。
这就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启示,而它,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