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的交火事件不断升级,印巴之间的军事对峙局势愈发紧张,正逐渐演变成一种“1:3”的不对称竞争。在这场紧张的对峙中,巴基斯坦得到了多方的战略支援,而印度则显得有些独木难支,印度总理莫迪估计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部透露,东方某国明确表态“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军事冒险”。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头支持,它就像给巴基斯坦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巴方在面对印度时更有底气。巴外交部发言人也证实,东方某国外长与巴外长比拉瓦尔深夜通话时,强调“反对将恐怖袭击议题武器化”,还重申不会坐视地区安全架构遭破坏。印度近期频繁指控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义”,东方某国这番表态无疑是对印度的有力回应。而且,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印军真的发动地面进攻,东方某国可能会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紧急给巴方输送防空雷达等装备。要知道,之前东方某国援建的“枭龙”Block3战机已经部署到斯卡杜前线机场,它配备的PL-15E超视距空空导弹射程达145公里,能覆盖印控克什米尔80%的军事基地,这对印军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威胁。

再看看土耳其的军事介入,那更是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战术优势。土耳其军方一架C-130运输机在28日深夜紧急降落在伊斯兰堡努尔汗空军基地,卸下了200枚“柯尔库特”反坦克导弹及配套无人机精确制导组件。这些武器可不简单,“柯尔库特”反坦克导弹能穿透印度T-90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让巴军在边境山地战中首次获得了对印军装甲集群的“不对称打击优势”。而且据巴基斯坦《黎明报》获得的交付清单,土方提供的“玛兹特”反坦克导弹采用串联战斗部设计,专门克制印军的“坎昌”爆炸反应装甲。配套的“托甘”无人机制导套件,能让巴军现役的“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在5000米高空实现米级精度打击。更厉害的是,这批装备特别强化了高原作战性能,低温电池组与涡轮增压发动机能让它们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持续运作。

现在,印巴军事天平倾斜的关键,就在于双方能否在72小时内查明26日查谟克什米尔爆炸案的真相。印度陆军参谋长马诺杰·潘德宣称掌握“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直接策划”的证据,却拒绝向国际调查机构开放现场;巴基斯坦则要求依据《联合国反恐公约》组建联合调查组,还警告任何未经验证的军事行动都将引发不可控后果。

说到底,战争可不是什么好事。当边境两侧的炮位都装填完毕,国际社会真的要提高警惕了。克什米尔山谷里任何一声枪响,都可能成为点燃南亚次大陆火药桶的火星。希望印巴双方都能保持冷静,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毕竟和为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