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想在南宋刚开始那会儿,挑个能跟岳飞大将军比肩的抗金高手,可能不是大家都知道、名气响当当的韩世忠,而是名气稍微小点的“蜀地守护神”吴玠。
吴玠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和岳飞相提并论?
富平战役失败后,关中和陕西的重要地盘全没了,金兵瞅准机会一路往南打,四川眼瞅着就要保不住了。这时候,他带着几千人的小队,守在和尚原这个关键地方,硬是把金兵那十万铁骑给打得落花流水,让四川从危险边缘给拽了回来。
一年后,金兀术再次带兵来袭,他又一次站了出来,在仙人关奋勇杀敌,打得金兵节节败退,之后再也不敢踏进四川一步。就这一仗,保了西南上百年的安宁。
他是南宋头一个正面打败完颜宗弼(兀术)的猛将。岳飞出名之前,这位女真将领横行霸道,但最怕的就是上了战场的他,简直就是他的克星。
吴玠守卫川陕大地,岳飞则镇守荆襄要地,这两位都是了不起的将领。吴玠擅长防守,稳如泰山;岳飞则长于进攻,势如破竹。他们就像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在东西两个战场上各自闪耀,又携手合作,打造了一条让金军听到名字就害怕,根本不敢靠近的防线。这可是南宋一百多年来,最牢不可破的防线。
【披坚执锐,血染征衣】在两宋更迭那会儿,西北那块儿地界真是英雄好汉一大堆。说起来那“中兴四大猛将”,岳飞咱们都知道,剩下的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全都是陕西、甘肃那边的人。
在这片孕育英雄的好地方,1093年的时候,吴玠在德顺军的陇干(就是现在的甘肃省静宁县)出生了。他的父亲吴扆,是在水洛城(现在的甘肃庄浪)当寨卒,他不是南宋的正规军队里的,大概就是那种地方上的义勇民兵。
吴玠虽说不是正宗的武将世家出身,但因为老爸的关系,他从小就泡在军营里,受到了不少军事方面的影响。历史上说他小时候就挺稳重,有毅力,不仅懂得兵法,骑马射箭也是一把好手。到了1111年,吴玠还没到二十岁,就凭着好人家的子弟身份,在泾原路参了军。
北宋快结束的时候,西夏老是来骚扰边境,吴玠就带着军队去打仗。他特别勇猛,所以后来升了官,变成了进义副尉,还临时管着一个小队。
后来,他帮忙平定了方腊和河北的叛乱,立下大功,一步步升到了忠训郎的位置,这好歹也算是个有点品级的小武官了。接着,他又被任命为泾原第十一正将,负责带兵。
1126年,就是靖康元年那会儿,西夏打了怀德军。吴玠带着一百多号骑兵就追了上去,结果他们杀了西夏军一百四十六人。因为立了功,吴玠就被提拔成了秉义郎,还做了泾原路的第二副将。
1128年,就是北宋被灭掉的第二年,金兵浩浩荡荡过了黄河,朝着关陕那边打过去。吴玠接到上司经略司统制官曲端的命令,带着前锋部队占领了青溪岭。他们跟金军干了一仗,把金军打得大败,然后一口气追了三十里地。这么一来,金兵开始心里犯怵了。
后来,金国的军队去打延安府,吴玠按照曲端的计划,去攻击金兵一定会来救援的地方。他接到命令往东打,目标是金兵的老窝,结果一下子就把华州(就是现在的陕西华县)给夺回来了。
在跟夏国和金国打仗那会儿,吴玠小小年纪就出了名,特别能打。青溪岭那一仗,还有收复华州,这两场大战他打得漂亮,川陕那块的头儿张浚特别看重他。慢慢地,吴玠就被提拔起来,做了泾原路马步军的二把手。
建炎初期,金国攻打宋朝,主要是想从两淮地区一路往南打。但这地方,到处都是河流湖泊,水道特别多。金国人,不善长水上打仗,而且这样的地形也让他们的骑兵没法灵活机动起来。
完颜宗弼带领金军搞完“搜山检海捉赵构”那事儿后,在回老家的路上,不小心被韩世忠给堵在了黄天荡,一围就是好几十天。这事儿在金朝可炸了锅,上面的人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调整策略。之前他们是打算从两淮那边打南宋,现在改主意了,决定把主要火力对准南宋的川陕地带。
1130年,也就是建炎四年的那会儿,金朝在陕西的头儿完颜娄室,带着手下的各路金军打下了陕州,然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往西冲,眼看就要打到潼关了。这时候,吴玠接到命令,赶去彭原店守着。结果,他刚一到那儿,就和金国的一位猛将完颜撒离喝撞了个正着。
这场战斗中,吴玠真是勇猛无比,他带着队伍拼命打,一步都不退。女真人那边伤亡惨重,可就是拿不下胜利。战场上的压力实在太大,就连那个打过很多仗的完颜撒离喝,也顶不住了,当场就崩溃大哭起来。这么一来,他就得了个丢人的外号,叫“哭鼻子郎君”。
彭家店一战,咱们虽然赢了,但金军没多久就缓过神来,集结了更多人马来攻。吴玠那边人手不够,本来指望后方的曲端能来帮忙,结果他不但没来增援,反倒自己先跑了。这样一来,吴玠孤军奋战,最后只能认输。金军趁机占领了邠州,还一把火把城里烧了个精光。
但战争结束后,吴玠对曲端提出了疑问,曲端这人固执己见,非但没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因为手下质疑他的权威而大发脾气。他找了个理由,说吴玠不听从指挥,就把吴玠给告了。这么做既是为了推卸责任,也让吴玠受了冤枉,被降了职。
打了败仗又被贬官,吴玠心里头那个憋屈,真是不用说也明白。好在没多久,多亏了张浚出手相助,他又被朝廷重新启用了,当上了秦凤副总管,还兼管着凤翔府。吴玠官复原职没多久,宋军和金军就在川陕那边打响了最大的一场仗。
【吴玠的忠告与富平的惨败】1130年那会儿,金国悄悄地把主要战场从两淮移到了川陕地区,可宋高宗赵构还不知道这事儿。他之前被完颜宗弼追得满世界跑,最后还漂洋过海逃了一劫。经历了那次惊险之后,他心里还是特别怕金国再打回来。所以,他就让刚上任没多久的川陕宣抚使张浚,把能用的兵都用上,在陕西那边发动一次大反击。他的想法是,通过这么一次大动作,能让金国分心,减轻两淮那边可能受到的军事威胁。
宋金两边,说来也巧,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放到了西北那块地方,看来一场大战是躲不掉了。
1130年8月,张浚写了篇攻打金国的号召书,带着全部力量向金国发起了大反击。这场仗关系重大,决定着西线地盘的归属,还关乎着整个王朝的安危。身为川陕的老大,张浚这回可是豁出去了,全力以赴,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说起打仗的人数,南宋那边可是把西北地区最厉害的西军都派出去了,就是环庆、熙河、秦凤、泾原、永兴军这五路的大军,全都聚到了一块儿。步兵加起来有十一万,骑兵也有七万,但对外,他们就说自己有四十万大军。
在后勤补给这块儿,张浚大方地拿出了自己的一万两黄金捐赠,另外,他还提前收取了蜀地接下来五年的税款。这样一来,他成功集齐了超多的粮食、草料、钱财和布匹,还有军队需要的其他东西。这些物资都是靠上万名民夫一点点运送到北方的,好给前线的战士们送去帮助。
那时候,川陕地区能凑齐的所有资源都压上了,一旦输了,后果可真没法想。金军那边一听说南宋要在陕西搞大动作,决战大兵团,他们也立马把所有能用的力量都拉了出来,准备迎战。
东线那边,完颜宗辅和完颜宗弼带着五万精兵,从西京洛阳火速赶往关中。另一边,完颜娄室也领着三万大军,从河东那边直奔绥德军,目的是挡住宋军的去路。
八月的时候,张浚挑中了关中平原北边的富平那块地方,打算在那里跟敌人决一死战,他还赶紧下令让各路军队快点往那儿集合。
等五路大军都赶到富平准备扎营时,永兴军的头儿吴玠,他立马就去周围看了看地形,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富平往东那边,一眼望去挺宽敞的,地也挺平坦,确实是安营扎寨的好地方。不过,这样的地形对女真骑兵来说,也是冲锋突击的绝佳选择。
考虑到这种情况,吴玠就提议军队先往西撤退个几十里地,然后在山里头重新排兵布阵,安营扎寨。毕竟西军一直都在丘陵地方打仗,靠着山建立营地,往前能冲,往后能撤,而且山地还能大大限制住金兵那些重甲骑兵的活动能力。
不过,在富平之战中担任前线总指挥、熙河路大帅的刘锡,并没采纳那个挺有道理的建议。他觉得宋朝军队人数多,力量大,在平坦的地方打仗更有优势。再说,营地前面有片大片的芦苇和沼泽地,骑兵进去会很麻烦。要是往后退,不仅士兵们得折腾一番,还可能弄得人心惶惶,没必要。
结果证明,吴玠的判断完全没错,反观刘锡,他心存侥幸,结果后来惹出了大麻烦,根本没法收拾。
9月24号,富平大战打响。金军的骑兵那叫一个机灵,他们用柴火和土袋子临时铺了条路,嗖的一下就在沼泽地里闯出条进攻的路来。刘锡说的那个天险防线,眨眼功夫就没戏了。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他身为全军的头儿,一下子慌了神。坐在中间的大帐篷里,他完全没了主意。五个方向的军队没了他的统一指挥,只能自己顾自己,各打各的了。
更麻烦的是,环庆路的主将赵哲,在战斗即将打响的时候,竟然“偷偷溜走了”。这样一来,环庆路的士兵们就没了领头人,很快就乱成了一锅粥。
金军瞅准了这个机会,猛地发起攻击,把环庆军当作软柿子捏。在巨大的压力下,环庆军终于撑不住了,开始溃败。逃跑的士兵又一股脑儿地往自己阵营里挤,这样一来,整个局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触即发。五路西军一个接一个地垮掉,富平战场上,南宋的士兵们也开始四处逃窜。
太阳慢慢往山下落,南宋最厉害的西军,眼看就要走到尽头了!
女真骑兵穷追不舍,五路大军被冲得七零八落,十几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士兵,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逃窜。更糟糕的是,大堆的粮食、草料,还有成群的民夫,在宋军慌乱逃跑后,全都落入了金人的手里,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浴血和尚原,挽狂澜于既倒】这场关乎川陕两地全力一搏的生死大战,结果却以那样草率又憋屈的形式凄凉落幕,但这仅仅只是个开端。
富平打了大败仗后,金兵就像狂风扫落叶一样,很快占领了整个陕西。这下子,他们在西边战场上说了算,想干啥就干啥。而且,看他们那架势,说不定啥时候就会往南打,给川蜀那边来个狠的。
南宋在川陕一带的军队,富平一战后几乎打光了。就算他们知道金兵要往南打蜀地,也实在没办法建起啥像样的防线来抵挡。
陕西被占,眼瞅着四川也危险了。要是四川再保不住,金兵就会一路冲到长江边,从上游往下打。那荆襄、两淮这些地方,就得挨个儿遭殃。这么一来,南宋可就真的要大难临头了!
可是,就在川陕地区快要撑不住,南宋眼看就要玩完的时候,估计谁也想不到,有那么一支从富平战场上被打得落荒而逃、人数才几千人的小队伍,最后竟然成了能扭转整个西线战局,甚至能决定南宋能不能活下去的关键力量。
命运这东西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南宋拼尽全力却吃了大败仗,可就在这个王朝眼看就要垮掉的时候,它却在最紧要的关头,把最关键的人物放到了最重要的地方。
从陕西的凤翔府,也就是现在的宝鸡出发,往南走,过了渭水,就进了陈仓古道,这条路能一直走到蜀地的门户兴元府,汉中那儿。吴玠带着他那帮永兴军的残兵败将,正巧就在这条从陕西到四川的必经之路上。
现在,吴玠面前就两条道儿,一是往西南撤,撤到汉中再想办法跟金兵干一架。这也是他手下人给他出的主意。可这么一来,金兵就能顺顺当当往南冲,要是兴元府再被战火一烧,那保卫四川的事儿,可就彻底没招儿了,只能被动挨打。
剩下的办法,就是利用那边的地形,守住陈仓道。可吴玠的部队人数实在太少,再加上刚打了败仗,士气正低,哪里挡得住金兵那些如狼似虎的家伙?
打仗还是逃跑,这对一般人来说,肯定是个很难选的决定。但吴玠能当上名垂青史的大将,成为西线百年来最厉害的人物,就是因为他不是一般人。
吴玠打定主意要留下来,他不能扔下蜀地的老百姓不管,身为军人,保护家园是他的责任。他清楚金兵就要打过来了,这时候绝不能当逃兵。他仔细瞧了瞧周围的地势,最后决定在大散关东边,一个叫和尚原的坡上布置防线。
这个地方地势特别险要,周围都是陡崖峭壁,但山顶上却挺平坦开阔。在古时候,军事家们管这种地方叫“隘地”,就是说,这是建寨子防守的最佳地点。
之后,吴玠就在和尚原的东边山崖上开始囤粮练兵,建起栅栏准备死守,忙着搞防御。他和所有将士一起喝了血酒结盟,表明要拼死守卫的决心。同时,他还派手下悄悄北上,晚上去偷袭凤翔府,从金兵手里抢回了三十万石粮食。在这段时间里,他还收拢了好几千从泾原路逃过来的散兵。
兵员、粮食还有士兵们的斗志问题都差不多搞定了。到了1131年五月,凤翔府的金兵终于开始行动,他们分成两拨,打算从南北两边一起围攻和尚原。不过,这两拨金兵并没有同时到达战场。吴玠瞅准了这个机会,还有当地地形的优势,先狠狠打了先到的北边金兵一顿。接着,他又在路上提前埋伏好,把后来到的南边金兵也给打垮了。
和尚原那仗一开始打赢了,但没多久,金国的大军又杀了回来。完颜娄室去世后,完颜宗弼接了班,成了金军在川陕地区的头儿。就在那一年十月,他带着十万大军,从两淮那边急匆匆地赶到了和尚原。
实打实的较量已经拉开帷幕!
完颜宗弼一到神岔就立马扎营,然后火速攻打和尚原。吴玠站在高处,拿着神臂弓往下射箭反击。金兵虽然勇猛,但在那如雨般的箭下也吃了大亏。而且山路弯弯绕绕特别难走,他们还得假装攻击,这样一来,骑兵快速冲锋的优势根本用不上。
打了好多仗,死了不少人,可完颜宗弼还是没法往前推进,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到神岔。可谁成想,半夜时分,吴玠竟带着敢死队偷袭金军营地。更糟糕的是,金军主帅把营地连成了一片,长达四十里。结果,前头的营地一被攻,逃出来的金兵就往后面乱窜,这一乱,整个金军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垮了。
金兵全军大败,只能往北逃跑,结果半道上又撞上了吴玠早早埋伏好的军队。他们一路跑得丢盔卸甲,死伤特别多,连头头完颜宗弼都在逃跑时被飞箭射伤了。最后他们灰溜溜地回到凤翔府,十万人马,死的伤的,还有被抓的,快没了一半。要不是吴玠的兵不够多,和尚原那一仗,他们肯定输得更惨。
【再战仙人关,打出川蜀百年太平】吴玠带着少数人马创造了让人惊叹的战绩,让蜀地暂时摆脱了危险。但金人始终盯着四川这块地方,不打算放过。就在和尚原战役后不久,1132年12月,吴玠的老对手完颜撒离喝,也就是那个“爱哭将军”,又带着三万兵马,一路往南打来。
但可能是因为吴玠名声太响让人害怕,又或者和尚原那场大败仗还让人心有余悸,撒离喝没直接往南走陈仓道抄近路,而是绕了个大弯往东去了。
这次用兵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完全打乱了宋军的计划。撒离喝在地图上绕了好大一个弯儿,结果他突然就从东边冒出来,攻破了饶风关,接着又顺利占领了兴元府。
但那时候,金军的兵力其实不够多。兴元府的守将刘子羽,在撤退之前,干脆把城里所有的粮食和物资都给烧了。撒离喝虽然打下了兴元府,可他心里明白,自己这点兵力,贸然进川太冒险了,所以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撤退了。
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又撞上了吴玠设下的陷阱。这一回,他们之前抢来的牛、马,还有那些物资装备,全都被宋军给收缴了。而且,大家在慌忙逃跑的时候,很多人和马不小心掉进了山沟里,死伤的人数加起来有好几千。
兴元府一战失利后,完颜撒离喝心里明白,现在陕西的这点兵力,根本没办法撼动四川。所以,他赶紧向打完和尚原之战、回上都休养身体的完颜宗弼求助。到了1133年十月,那个女真族的头头,心里憋着股报仇的火,又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了回来。
说到行军方向,完颜宗弼铁了心要走南边的陈仓道。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和尚原打败吴玠,重新挣回他作为女真豪杰的面子。
战局正按着他的计划往前推进,完颜宗弼这次南征,出乎意料地轻松拿下了和尚原。但还没等他乐呵多久,就传来消息说吴玠已经撤退到了更南边的仙人关区域。原来,他这回打败的,仅仅是吴玠的弟弟吴璘带领的一小部分军队,而非吴玠的主力。
完颜宗弼这人野心勃勃,打了胜仗后更是信心满满,他带着军队继续往南冲。结果在仙人关前头的杀金坪,撞上了吴璘的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费了好大劲才攻下杀金坪,可还没走到仙人关,又被吴玠早早建好的第二道防线给挡住了。
在“第二隘”那里,吴玠真是计谋多多。他先是用荆棘和拒马把路给堵上,不让金军的骑兵过去。等金兵下马去搬那些障碍物时,吴玠又马上让人用神臂弓和投石车,从高处狠狠地往下打。
豁出性命,损失了不少人马,好不容易把路给腾了出来。结果第二道关隘里,冷不丁冒出好多拿着长柄大刀的步兵,一顿猛砍猛杀。金军根本没想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特别大。
到了晚上,吴玠照例去偷袭敌军营地,而完颜宗弼,还是老样子,把军营扎得连成片。结果,金军的大将军没报成以前的仇,这回又吃了大亏,连仙人关长啥样都没看清就灰溜溜地跑了。撤退的时候,他们果然又撞上了吴玠设下的埋伏,被宋军一路追着打,最后只能惨败逃回凤翔。
【沉湎丹石女色,颇受争议的晚年】完颜宗弼两次攻打四川,都被吴玠打得大败,这事儿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创伤,让他之后“一辈子都没敢再想打四川的主意”。
仙人关大捷之后,吴玠抓住机会,一举拿下了凤州、秦州和陇州这三个地方。他在川陕交界的地方建起了坚固的防线,这样一来,蜀地就完全不用担心再受威胁了。
打完这一仗后,西边战场上的宋军和金军,实力慢慢发生了变化,两边变得差不多了。吴玠守着蜀地这个地方,让金国好长时间都不敢随便往南打过来。
1140年,“绍兴和议”一锤定音,陕西划给了金国,四川则继续归宋朝管。从那时候起,一直到金国消失,这整整一百年里,四川地区再也没遭过战争的罪。说起来,这还得多亏吴玠的大功劳。
不过,等吴玠立下大功、名声大噪后,他离开战场的生活选择却让后人议论纷纷。根据《宋史》的记录,他“晚年欲望变多,派人在成都帮他物色美女,还热衷服用丹药。”
可能是常年在战场上打拼,落下了一些治不好的老毛病,也可能是生活太过放纵,把身子给搞垮了。到了绍兴九年(1139年),正当壮年的吴玠,因为一身重病,实在扛不住了,只能向宋朝朝廷写信,请求辞掉官职。
高宗没答应,他赶紧让人在蜀地到处找有名的大夫和高人给吴玠看病,连宫里的太医都派去四川了。但可惜,老天爷不帮忙,三月份吴玠就提出要走,太医还没到四川。到了六月份,这位勇猛的大将就在仙人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才四十七岁。
吴玠去世后还算有点慰藉,高宗为了悼念他,停了两天朝,还特地给了他少师的官职,并赐了个“武安”的谥号。到了第二年,朝廷又给他建了庙。再到淳熙三年,也就是1176年,宋孝宗又下令追封他为涪王。这样一来,吴玠就和岳飞、韩世忠那些名将一样,都被列为了南宋的异姓七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