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里考核结束的第二天,连长和指导员悄悄将四班长刘伟叫到连部,一脸的严肃,刘伟的心忽然悬了起来:难道提干的事要泡汤了?

刘伟家在沂蒙老区,幼年时家里贫困的他,聪明勤快,人又懂事,颇受乡亲们喜欢。
那时候农村孩子成家早,多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上高中时,身材挺拔、阳光帅气的刘伟,是不少女同学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有个叫王嫣的女同学,喜欢上了刘伟,总担心刘伟被别人抢走,便缠起了当支书的父亲。
王嫣父亲也挺喜欢刘伟,觉得这孩子靠得住,只是家里太穷了,但他拗不过女儿。
刘伟父母见书记托媒来了,受宠若惊,直接替儿子作了主。
刘伟不置可否,但也说不出啥意见,更不想惹父母生气。

刘伟高考前连续发了几天高烧,落榜后又放弃了复读,最失望的恐怕是王嫣了。
到了年底,征兵的消息传来,想到高中一位学长在部队表现好提了干,刘伟仿佛自己看到了希望。
王嫣鼓励他,到部队好好表现,还叮嘱他常写信。
入伍后的第二年,刘伟担任了副班长,接任班长后,带领全班在旅秋季比武中取得第一名,个人荣立三等功。
战友们都以为刘伟要提干了,连里却在这时候找他谈心,要他“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部队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干部岗位不缺人,谁也无能为力。
雪上加霜的是,王嫣突然来信提出分手。
有个要好的高中同学告诉他,王嫣父亲托公社书记给女儿找了个工作,王嫣与书记家的公子好上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已做好退伍准备的刘伟,突然因旅里一个通知改变了命运。
上级计划来年开训时,组织“郭兴福教学法”纪念活动,旅里要求考虑战士退伍时,注意保留训练骨干。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刘伟是参谋长交待必须留下的一个。
这次纪念活动中,刘伟被表彰为郭兴福式“四会”教练员,之后被列为干部预提对象接受考核。
担任考核组长的张主任对刘伟十分满意,如果没有意外,他这次提干十拿九稳。
提出分手半年之久的王嫣来信了,称此前是迫于家里的压力,现在已经把父母说服了。
刘伟想着不予理会,但还是回信请她好自为之。

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连长和指导员问刘伟:有对象没有?
刘伟答:以前有个,分手大半年了,现在她想和好,我没答应。
问:有证据吗?
答:有。
十来分钟后,刘伟找出来几封信,有王嫣最近的一封信,有老家高中同学的,还有父母亲的。
王嫣提分手以及此前的信,被刘伟烧掉了,其它的几封信,足以证明刘伟的话属实。
连长和指导员对望了一眼,对刘伟说了句安心工作,又交待刘伟把信保存好。
刘伟明白了,是王嫣告了他的状。

王嫣那封称刘伟是“陈世美”的告状信,寄到了连里。
连长和指导员看了这封信后吓了一跳,自己的兵自己了解,刘伟干不出这样的事。
了解情况后,两人认为告状信严重失实。
刘伟是预提干部考核对象,一般应将这事儿汇报到政治部,政治部会安排调查。
可等到调查有结果,刘伟的命令至少会被推迟,搞不好会被取消、甚至按战士退伍。
想到告状信内容虚假,连长和指导员一商量,决定对这件事“冷处理”。
直到刘伟的提干命令下达后,连长和指导员才惴惴不安地去了张主任办公室。
张主任仔细看着两人带过来的几封信,沉思片刻,交待两人做好善后工作,必要时请机关协助。
两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后来刘伟知道,一位一同当兵的同村战友一直与王嫣保持着联系,难怪她对自己退伍、提干等事情似乎清楚得很。
而与王嫣好上的那位书记公子,因为赌博被抓了现行,王嫣工作的事自然也不了了之,自己悔之晚矣……
谢谢您的阅读和鼓励,一位老兵将为您带来更多的军营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