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种鱼一定要警惕罹患痴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它会让身体慢慢累积毒素,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对儿童智力产生影响。
2021年,美国FDA专门发布了一个关于吃鱼的建议,这种鱼就位列“黑名单”之中。但在中国,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这种鱼,用它做饺子馅、炖汤、油煎……甚至还把它当“保健品”!
此外,有一种鱼的一个部位,很多人当治病保健的“宝”,竟也“毒”的要命!
吃了一辈子鱼,你真的吃对了吗?
这种鱼被列为FDA吃鱼“黑名单”里,在中国却频繁上餐桌?
鱼肉作为“白肉”的一种,比起猪牛羊肉来说,热量和饱和脂肪的含量更低,常被老百姓当做护心、补脑的食物。

但是,有一种被认为非常非常“鲜”的鱼,可能藏着你想不到的风险!
2021年11月12日,在美国 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和 EPA(美国环保署)发布的“吃鱼建议”里,这种鱼被列为了“黑名单”,被认为常吃会在体内发生蓄积性毒害,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而这种鱼就是我们常吃的“鲅鱼馅水饺”里的马鲛鱼!
马鲛鱼是一种在我国无论南方北方都很常见的鱼,包含多个品种。在我国沿海最常见的主要有蓝点马鲛(我们常说的鲅鱼)和康氏马鲛,它因为刺少肉大、滋味鲜美、吃法多而几乎受到全国人的喜欢。

马鲛鱼其实除了“鲜”外,它还妥妥是一个高蛋白低脂肪的鱼,比猪里脊脂肪含量低60%多,而在热量方面,每100克马鲛鱼肉的热量只有120大卡左右,比同重量的猪里脊低了20%。
另外,马鲛鱼还富含硒元素和钙、钾、锌元素,而硒元素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
小凤Emma:马鲛鱼在处理方面,因为它只有中间一根大刺,非常好去除,所以也是做鱼丸等食材不错的材料。
听起来这么好的鱼,咋就被FDA列入“黑名单”了呢?
原因就在于它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的风险,马鲛鱼是一种比较容易富集重金属的鱼类(大型的食肉鱼更容易积累甲基汞),它体内最需要警惕的重金属就是—汞!
汞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在海洋里容易被转化为甲基汞,是鱼类重要的污染物。

汞进入人体后,排除速度非常慢,长期接触过多的甲基汞,会发生蓄积性毒害,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2023年发表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的文章显示,甲基汞很难通过正常途径代谢掉,还会蓄积在大脑神经中,甚至会穿过孕妇的胎盘屏障,直接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对于普通的成年人,甲基汞还会影响人类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2023年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的文章显示,尿液中的甲基汞每增加1μg/L,血液中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增加 2.31 mg/dL,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会增高。
因为鱼体里的甲基汞无法通过清洗来去除,也不能通过加热烹饪分解,所以鱼体内的甲基汞就通过人类的“吃”转移到了人体内。
一般来说,正常的人体内甲基汞浓度不应该超过1.3ug/kg,但是一周吃一顿马鲛鱼,就能轻轻松松达到这个数值。
所以,日常生活中,马鲛鱼这类鱼,我们一周最好食用不超过2次,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女性、幼儿最好不要吃,其他人吃也尽量买小一点的吃。
除了马鲛鱼,其他鱼也都存在甲基汞,我们如何警惕呢?在全球范围内,鱼的重金属含量存在这样的一般规律:
✔️肉食鱼>杂食鱼和草食鱼
✔️体型大的鱼>体型小的鱼
✔️年龄大的鱼>年龄小的鱼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大致判断一下自己吃的鱼中,哪些是重金属的“危险分子”!
在吃鱼时,除了鱼类的选择要关注,其实吃鱼时,鱼的部位也不要乱吃,有一种鱼的部位,很多人以为是宝,实则毒到要命!
这种鱼的一个部位,吃错了毒到“要命”!
常吃鱼的你可能很难想象,有一种鱼的鱼胆,毒性竟然比同剂量的砒霜还毒!
1.鱼胆毒性强过砒霜
鱼胆,是鱼体内最具危险的部分之一,很多人听信民间偏方说生吞鱼胆能治病,但每年都有人为此进入ICU,出现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的案例。

鱼的胆囊中的胆汁,主要成分是胆酸及其衍生物(胆盐)、氢氰酸、组胺,这些都是有毒物质,尤其是氢氰酸,这种物质的毒性甚至强过同剂量的砒霜。
小凤Emma:氢氰酸中毒后,呼吸会散发苦杏仁味,很多侦探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类似的情节。
胆汁中的这些毒素会破坏人体细胞,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要注意的是,加热无法破坏这些毒素,吃了仍可能导致中毒。
鱼胆中毒后有什么症状?
鱼胆中毒之后,发病速度很快。
在生吞鱼胆后,一般3个小时内就会发病,最早出现的常是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
急性肾损伤是鱼胆中毒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后果,占死亡原因的90%以上。
总之,鱼胆中毒病情进展非常快,短时间就可以发展到肝、肾功能衰竭,严重的甚至死亡,五六斤以上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吃鱼胆。
但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一般胆汁有毒的主要见于鲤科鱼类,也就是我们日常吃的淡水鱼类。这其中,毒性尤其强的是鲫鱼,此外青鱼、鲤鱼、草鱼等胆汁也有毒,要警惕!

吃这些鱼时,一定要把鱼胆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应立即将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如果胆汁污染的范围比较大,建议整条鱼都扔掉。
如果不慎吃了鱼胆,应该尽快就医。
鱼吃对部位、次数,更抗衰长寿!
经常吃鱼的好处其实很多的,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某些鱼类存在问题而放弃这么好的食物。
就比如,有种鱼,吃对了,竟然还能起到抗衰、延寿的好处!
这种鱼富含牛磺酸,而牛磺酸则被研究发现具有延寿、抗衰的好处。
2023年6月9日发表在science的文章显示,牛磺酸可以通过抗端粒缩短、阻止DNA突变,来减少体内的无用或者癌变的细胞,从而起到抗衰和延寿的功效。小鼠实验表明,补充这种物质的小鼠,它们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12%。换算到人身上,就是多活8年!

很多鱼中都富含牛磺酸,青花鱼就是鱼类中又好吃又好做的牛磺酸含量佼佼者,含量达到了270mg/100g。

青花鱼又叫日本鲭,日料店中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诀窍,在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白肉部分的5-10倍。
但吃青花鱼要注意,一定要新鲜的、经过合格冷链检验的青花鱼,且不要生吃。
最后,有人要问了,如果想要对身体健康,究竟一周吃几次鱼比较好呢?
发表在权威期刊Nutrients上的研究认为:每天吃50克鱼,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9%相关;每周摄入2-3份150克的鱼,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8%相关;每天吃一份150克的鱼,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高达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