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的肯定都见过那双瞪得老大的眼睛——美国网红“甲亢哥”在上海街头喝豆汁的表情包,简直像住在热搜上了。这个手舞足蹈的00后小伙,靠着咋咋呼呼的直播风格在外网圈粉3700万,这回中国行硬是把“发疯式直播”玩成了跨国唠嗑新花样。
刚落地上海那会儿,他举着手机在机场转圈圈的样子,活脱脱现实版《侠盗猎车手》。五个钟头不带停的直播里,从高铁窗外的油菜花到故宫墙根底下的绿豆冰棍,啥新鲜玩意儿都带着美式脱口秀的夸张劲儿。最逗的还是他听大张伟《阳光彩虹小白马》那段,歌词里“内个内个”一出来,他差点把手机扔出三米远——那个在英语里容易惹麻烦的词儿,配上他瞬间石化的表情,随便一截都能当表情包使。
热闹归热闹,也有插曲。他在重庆地铁站台玩“跳车门”那会儿,旁边穿碎花裙的姑娘一句“小心夹脚”的提醒,愣是成了全网暖心事。我翻着评论区“英语贼溜的重庆妹子哪找”的调侃,想起去年带英国表弟逛胡同,他非说糖葫芦是“中国棒棒糖”的糗事。有时候文化差异就跟吃重庆火锅似的,刚辣得直跳脚,多吃两口反倒上瘾了。
反转来得挺快。少林寺学扎马步那段,平时疯疯癫癫的小伙突然安静如鸡。老师傅教他握棍子说的“力从地起”,被他翻译成“要像啃汉堡一样稳住下盘”,弹幕当场笑喷。中医把脉那段更绝,老大夫一句“这孩子没甲亢就是能吃”,直播间立马刷起“还我哥清白”的队形,愣是把看病现场变成了德云社分社。
瞅着他在成都茶馆往折耳根里猛加辣椒面的架势,我突然明白为啥现在年轻人爱看这种直播。比起那些端着架子的城市宣传片,这种带着手机镜头晃动的真实体验,反而撕掉了不少刻板印象的标签。就像我闺蜜追的韩团爱豆来北京非要吃卤煮,站姐返图里全是偶像被豆汁酸到变形的表情包——笨手笨脚的文化碰碰车,可比正经八百的展示有意思多了。从辣到哭的火锅到穿楼而过的轻轨,甲亢哥手机里的中国带着美颜相机拍不出的烟火气。有网友翻出他三年前在埃及被骆驼追着跑的旧视频,对比现在能在成都街头跟广场舞大妈掰头的进步史,活脱脱现实版《人在囧途》。这让我想起去年某韩国男团在上海被粉丝教会用手机支付时,超话里“爱豆逐渐本土化”的梗——科技能打破距离,但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生活味儿,还得亲自来闻闻。
这场半个多月的狂欢快收尾时,甲亢哥在长江索道上突然安静的镜头意外戳心。没了标志性的鬼畜笑声,镜头里只有江面上流动的灯火,像极了我们带外地朋友逛家乡夜景时的小得意。当他用刚学的“巴适得板”告别时,弹幕里飞过的熊猫头和火锅表情,可比啥数据都有说服力。
看着这个不会中文的愣头青,用比划带猜的肢体语言完成跨国唠嗑,我突然有点羡慕00后的野路子。他们好像天生能把敏感话题变成搞笑素材,用表情包化解尴尬。就像我表弟总在家庭群发“黑人抬棺”配广场舞视频,长辈们从皱眉到跟着摇,也就隔了俩礼拜。
话说回来,现在越来越多外国网红用这种“不正经”方式看中国,你觉得这对咱们理解自己文化有啥新启发?要是让你给甲亢哥下次来推荐三个必玩项目,你会把哪些藏在胡同旮旯的宝藏地儿塞进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