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传闻落地。周一悬了?是不是外资期望太高了?排雷将尽!

旺才小子 2024-11-09 20:00:37

周五的市场似乎在“提前走预期”(高开低走),预期是什么?

预期着:期待了一个多月的重要事情不及“路边社”(路透社)传闻。

如果周四大涨是因为传闻,那么周五回调就属于“成于斯败于斯”的公平。

那么这种“提前走预期”,是否已经Price in了呢?

这就要看,传闻是什么?

传闻是:

6万亿化债+4万亿纾困+2万亿消费=12万亿。

传得有鼻子有眼,信者众。

现实是:

6万亿化债+4万亿化债+2万亿化债=12万亿。

总数符合,细分符合,就是项目内容不符合。

看来“路边社”不是空穴来风!只不过,不太了解东大的文化底蕴(稳健)。

看周五16点之后,各大资产的表现。

美元兑人民币从7.16元升到7.20元,贬值0.46%;

中概股指数下跌3%;

富时A50期指下跌2%。

这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外围总体认为现实低于预期。

下周一八成低开,以呼应外资的情绪面。

但低开幅度有限,原因如下。

一、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有别于“施以援手”,体现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理念。

说穿了,不敢“施以援手”是受到了“道德束缚”。

否则,让没抱到的其他孩子作何感想?

同时,雨露不均沾,会助长摆烂现象。

这是CB不得不考虑的一点,但雷还是要排。

于是,“自力更生”的化债应运而生。

专项债起于2015年,当时是6万亿,今年已是29万亿,到2028年将是35万亿。

用专项债来化“隐性债”,这不是什么新招式。

一直都在自力,也一直都在化解。

只不过,本次的体量超过了以往,符合“超大规模”的承诺。

二、早有预期

本次,地方的“自力更生”式化债,早有预期,已经列在了议案里,只不过没透露具体数据。

参:《特朗普的押注支持率重新反弹!“自力更生”式的化债新法来了。》

当时,我就认为,外资的期望过高,不了解“徐徐图之”的含义。

虽然只有“半杯水”,但更应看到还有“半杯水”的空间。

三、排雷行动

本次是“增加地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讲白一点是“借新还旧”。

根据CB描述,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3年时间将化掉12万亿)。

什么是隐性债务?

地方隐性债务是指地方在预算之外,直接或间接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包括哪些?

隐债的非标(指金融机构非标产品)、公开市场债券,以及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纳入隐债、纳入非隐债、或均未纳入)等非金融类债务,例如项目工程拖欠款、疫情物资拖欠款等。

地方债,作为外资担心的两大雷之一,总体并没有大雷,真正的大雷是地方隐性债。

这些隐性债往往穿着地方的马甲,行着公益之事,却不能产生直接收益来抹平透支的缺口。

此类对象可简称为“城投”,有些地方也叫“社发”。

当地方对“美好未来”(有时也包括形象工程)的向往越来越大,这种缺口也会越来越大。

于是,排雷行动如约开启。

如果计算次数的话,本次应该是第五轮化债了(前四轮发生在2014、2018、2019、2023)。

本轮之后,地方债的雷也差不多排光了,“化债将尽”能使外资的担忧消融一些。

当然,外资仍能以“战术性”作为资金的定位,因为期望太高。

“内债确实不是债”,借新还旧,提高限额,就能“柳暗花明”。

借债的本质是花明天的钱,补昨天的痛,品今天的甜。

化债的本质是花明天的钱,化昨天的债,排今天的雷。

当然,够是仍然不够的,尤其是从外资的角度看来。

但作为金融消费者,不光要看到已经有了什么?更要看到还会有什么?

所以,有些东西没落地(房地产、消费),也许是好事情。

意味着锦囊里还藏有后手。

以上纯属个人情感展现,聊博一笑。

6 阅读:2479
评论列表
  • 8
    2024-11-10 12:18

    赶紧跑路3670就是近年来的大顶,赶紧逃命[得瑟][得瑟][得瑟]

  • 2024-11-10 17:14

    利好之前是利好,利好之后就利空!

旺才小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