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我们这代人不管是城里城外,小时候大都是住平房四合院的,玩水这事是童年的一大欢乐。现在的孩子大都住了公寓楼房,也就没有玩水的条件和空间了。真把家里弄的四处水,不单淹了装修,漏楼下去你家长慢慢赔吧。而室外的道路则成了停车场,院子要不成了公共的绿地、要不就是停车场,更不可能让孩子玩水了。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沉迷电子设备,其实是接触不到大自然。没了那种乐趣,自然就要找替代品,电子设备是可以模拟部分自然环境的。比如以前文章写到的玩火,还有这次写的玩水,这些都是接触、融入,在自然环境中寻求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其乐趣不是电子产品可以替代的。
玩水大体可以分为对抗性和模仿生态两种方式。对抗性最简单易行的自然就是打水仗。乐趣大成本低,就是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容易影响别人,招人烦,讨人骂。我们小时候主要是用滋水枪彼此对射,后来还用胶皮管子加压灌水,通过胶皮管的压力射水。胶皮管就是去医院抽血时候勒胳膊的那种,弹性好、压力大。压力大自然就射程更远,不过注水麻烦。注水需要把胶皮管套在水龙头上,利用水压充水,弄不好就直接爆了,且胶皮管不耐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自爆。未曾伤低,先弄得自己一身湿漉。现在偶有见到孩子玩水战的,也没人用胶皮管了,都充水气球的水弹替代了。
小时候玩打水战,总被同院的老太太的说浪费水。其实水枪能装多少水?一群孩子玩一下午也不一定够洗盆衣服的。只是他们那代人看我们用花钱的水就难受,真水不要钱,他们才不啰嗦。那时候自来水是每院一个管子,不入户到家,每个月水费是由院里各家商量着分摊。老太太不是心疼浪费水,是心疼我们用了她公摊的水钱的水。至于玩嗨了用盆泼,偶有为之,且大多数时候都以误伤路人被骂停。那时候也没空调,家里就个破风扇,盛夏时节孩子们一起打水仗,避暑降温、运动身体,安全性也较高,花费也低,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一种娱乐活动。
除了对抗性的水战游戏外,挖坑和泥则是模仿生态的静玩。那时候院子里大多数是土地。找个空地,挖个不大不小的坑,灌满水和泥玩也可是一大乐趣。弄点纸叠的小船、火柴盒、塑料兵人扔进去,幻想千军万马打海战。或是抓些虫子放到飘荡的漂浮物上,看其逃生,人总是有破坏欲本能的。有时玩点贵的,把家里鱼缸养的金鱼捞出来扔泥坑里。不过容易玩死,有点奢侈。各种瞎玩,也没啥讲究,开心就好。
除了在家玩,还可以出去玩水。那时候城内的河湖是可以游野泳的,大部分没人管,少部分有人管业但不严。游野泳玩是非常不安全的,每年都有不少溺亡,家里是不让的。我是不会水,所以游泳这事没兴趣。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所以不会水也有不会水的好处。
不会游泳但河湖是可以捞鱼虾的,那时候没啥人管的。小时候没少去北海公园里捞蝌蚪。记得自然课里也有养蝌蚪的作业,但更多的还是个人乐趣抓来玩。捞回后在家拿盆养着,观察蝌蚪慢慢的没了尾巴,长出了腿,变成了青蛙,当然也许是癞蛤蟆。不过绝大部分都会被养死,极少数快变成青蛙之前也会被扔掉。谁也不想上班,下学回家,看到满屋都是跳来跳去的小青蛙吧。那时候同学里有吕布,捞了慢慢一大盆,要不是家里没底,还会捞。
除此之外,公园会定期排干湖水清理淤泥,北海公园每次清淤都会吸引来很多人。见过拎着几斤重鲤鱼出来的(新闻说最大的有长一米的鲤鱼),还有拿着一网兜鲫鱼出来的。我们这些孩子只能捡点河蚌、田螺,抓点小鱼小虾。河蚌、拿回家就养着玩,也不敢吃。有时会敲碎了看有没有珍珠,其实怎么会有。大部分时候都是放几天死了发臭后扔掉。田螺倒是能吃,不过我们抓得太少,不值当做成菜。小鱼小虾也是养着玩,基本不会吃,知道野水脏。不过自然水域的鱼虾用自来水也养不住,几天基本就死光了。清淤的那几天,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当然那还有很多大人都是很欢乐的。每天都去,天黑才回家,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暑假我还会去潮白河顺义段捞鱼。其实水挺脏的,边上就有工厂、居民区的排污管,污水就直接排河道里,不过那时也不在意。潮白河那时候水少,河道大部分都干涸,中间流出几道河沟,小鱼小虾、泥鳅是真多。去一趟,抓几十条小鱼很容易。那时候还抓过不少泥鳅回来吃。不过不会做,做出来都不太好吃。现在想想重金属严重超标,不过好在也没多吃,常吃。
那时候市内有游泳池,和现在一样,门票不便宜还人多水脏。所以对于我这类不会水的,除了学校组织上游泳课去过几次,平常我是不会去的。至于现在的那种水上世界、水上乐园,那时候是没有的。夏天能去北京游乐园玩几次激流勇进就是很开心、很奢侈的事了。
人的本能总是想亲近大自然的,这是一种生物的本能。真无限制,可以自由的接触大自然,我相信很多孩子也会放下电子设备。现在的孩子沉迷电子设备,也是没得玩、没得去。你真玩火、玩水的家长能干,邻居能同意?院里保安先过来收拾你,弄不好还进派出所训诫下。
当然,玩水玩火都有很大的安全问题。火灾不必说,很多火灾都是小孩玩火引起的。游泳溺亡的每年都有,在游泳池得红眼病的多,游野泳的被蚂蟥蚊虫叮咬是肯定的。寄生虫各地不一样,至于细菌病毒感染其实经常。那时候也不懂,如果回来发烧,就是着凉了,其实就是细菌、病毒感染。那时候孩子皮实、命硬、抗造,家里一般也都心大。出去野呗,别闯大祸打伤人伤了自己就行,其他也不会多管。管也没用,家长都双职工,怎么看得住。
城市农村、山里水乡、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孩子有不同的乐趣和游戏。在物质匮乏、游戏项目单调的年代,亲近自然的玩水肯定是很多人的童年乐趣,现在则成了美好的回忆(缺水干旱地区另说)。回忆一下,给无趣的现实加点料,让生活不那么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