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慢病防控,合力推进健康建设!

寒天看健康 2023-05-16 22:37:03
视频加载中...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慢病管理也提升到非常高的高度。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编制的《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也强调,对于慢病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充分尊重患者意愿情况下与患者或其监护人协商制定合适的慢病管理策略。 目前海安市人民医院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些慢病管理,也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国家级如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的建立,逐步把慢病纳入规范的管理范围。 在采访中海安市人民医院杨小华院长说到:“以胸痛中心为例,以前心梗的病人如果发生了问题,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到门诊或急诊就诊,按部就班的收住入院,才能再去做手术,程序相对较繁琐。 现在,我院在急诊建立了绿色通道,患者可以先看病后付费。120车上也配备了心电图机,通过网络直接发送给值班医生,在患者到院之前就给予初步的诊断。初步确诊心梗的病人,医生会在急诊等待,省略掉急诊、病房等环节,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直接进入导管室,最大程度缩短了血管开通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心梗是有黄金抢救时间的,耽误一分钟,心肌细胞就会损失更多一点,流程节省一分钟,对于患者的救治,患者的生存,包括以后的康复都是很有意义的。卒中中心也是一样,神经内科医生靠前介入、靠前指挥,在病人从急诊到病房的途中,把很多措施包括抗凝措施、溶栓措施,还有很多治疗的准备工作都提前做好,把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缩短到最短。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的慢病,后期一系列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心梗、脑梗等。我院目前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把患者心梗、脑梗等的救治时间缩短到最快。 我们还建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中心,主要是针对糖尿病慢病管理的一个难题。我们知道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生率已经达到 12.3%,但是糖尿病患者往往并不只是患有糖尿病。在医院里糖尿病的病人应该住在内分泌科,但是其他科室糖尿病病人怎么办呢?如何实行同质化管理呢? 我们实行了“院内血糖管理”。就是内分泌科的糖尿病病人由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诊治,而其他科室的糖尿病病人也是由内分泌科医生组成的虚拟诊疗组进行管理。这样全院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同质化管理。 关于慢病管理院外的延伸,我们会对病人进行随访,登记在册,定期跟病人交流反馈,结合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比如穿戴式、便携式或者病人自主将血糖信息上传到系统上等等方式,可以及时了解这些患者的血糖情况,及时提醒及时干预。” “南通市卫健委在高血压管理这方面下发了“百万检查计划”,目前老百姓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大概60%,我们希望到2025年的时候能够达到65%,到2030年的时候能够达到70%。”杨小华院长满怀希冀的说。 同时,杨小华院长也提出,“虽然,医院安排专家下基层,到社区、工厂等等地方去做科普宣传、义诊、免费给大家测血压测血糖;专家定点下沉到基层医院、卫生院,定期去指导,让他们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慢病,跟我们本院一样实行同质化管理。但是提高基层老百姓知晓率,才能提高病人到院率,进而提高患者治愈率。所以,社会层面上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慢病管理,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就是不要让疾病发生,比如说这个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我们应该提前干预以避免他发展到糖尿病、高血压病;二级预防是病人已经确诊了糖尿病、高血压这类慢病,就要通过干预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到了三级预防的时候就是已经有了疾病且有了并发症,我们就要努力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在谈到慢病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杨院长说到:“我们讲慢病管理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因为慢病发展到中末期的时候,心梗、脑梗、尿毒症,甚至导致死亡,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的不幸与负担。所以我们的目标是阻止这些慢病进展到终末期。 在慢病的三级预防中,目前三级医院的功能还是以治病为主,预防疾病还需要政府、社会机构的介入,仅仅靠医院宣传、专家下基层或者义诊力量是有限的。作为医院我们责无旁贷冲在一线,同时也希望政府、社会机构更加重视。 “全心守护”中国高血压患者关爱项目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主办,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支持。#血管年轻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