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著名演员直奔中南海,向邓颖超哭诉:总理通知我时刚好不在

红史 2023-12-25 16:34:56

1974年的一天,一位著名电影演员守在中南海的西北门外,一边焦灼地等待,一边不停地看表,等时针终于指向4点,她便急匆匆地走进中南海。

与此同时,一辆汽车从中南海西花厅缓缓驶出,隔着车窗,演员认出,里面坐着的,正是周总理总理!演员瞪大双眼,不得不失落地目送汽车远去......

因为,她匆匆忙忙要见的人,就是周恩来总理。

这位守在中南海门外的电影演员,叫陶玉玲。她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赫赫有名的电影明星,即使在今天,依然有许多人知道她的名字。

陶玉玲,出生在战乱纷飞的1934年,家乡是江苏省镇江市,她的童年几乎与战争并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度过。1949年家乡镇江解放时,陶玉玲只有15岁,在读初中。

学校进驻了许多人民解放军,他们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对老百姓十分尊重。解放军战士给学生们讲战斗英雄的故事,讲革命道理,这在陶玉玲的心里埋下热血的种子。

当华东军政大学在镇江招生时,陶玉玲将自己的年纪报大好几岁,希望能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她又担心自己年纪小,文化程度低,就多次请求招生办事处的人能招收她。

靠着一股子毅力,陶玉玲被华东军政大学录取了,她带着简单的行囊,离开家乡镇江,前往南京,进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学习。

陈毅是校长,陈毅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们:“同志们、学员们,我今天不说别的事情,只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陈毅的这句话,陶玉玲记在心里,陈毅校长上的第一堂课,也成了陶玉玲文艺事业的启蒙课。

大学的日子很艰苦,陶玉玲都坚持了下来。在校期间,还碰上抗美援朝战争,年轻的陶玉玲热血沸腾,主动要求去前线参加战斗,但因为太小了,入朝参战的请求没有被批准,还是让她继续留在学校。

从华东军政大学毕业后,陶玉玲进入南京军区话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先后出演了多部影片。也因此走上文艺道路,陶玉玲有了和周总理接触的机会。

1958年,陶玉玲跟随话剧团,到北京参加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话剧团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尽管没有单独和周总理说上话,但听着周总理对话剧团的教导和期许,陶玉玲却觉得十分振奋,她下定决心,定要虚心学习,决不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

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

但是陶玉玲已经出演了几部影片,也有了自己的代表作。1957年她主演的《柳堡的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李进和一名少女二妹子两情相悦,却放下儿女情长,毅然投身革命的故事。

陶玉玲在影片中演了纯真、青涩的女主角二妹子,这部影片激起了观众的热情,十分火爆,许多观众通过二妹子这个角色认识了演员——陶玉玲。

《柳堡的故事》电影剧照

陶玉玲扎实、出色的表演功底也被注意到,1959年,优异的她被借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和当时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人们一同出席了国庆招待会,并在招待会之前,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周总理是单独接见电影界代表的,这些代表中,就有陶玉玲。

周总理走进休息室,那是陶玉玲第一次那么近地看到周总理。周总理走到她面前,和她握手打招呼,这时候的陶玉玲激动地一个字也蹦不出来,脑子里早已准备好的话全都消失不见.。

二人对面而立,还是周总理先开了口:“你是在《柳堡的故事》里面演二妹子的吧?”

周总理竟也知道这部影片,陶玉玲点点头,特别小声的“嗯”了一下,没有再做旁的回答。

周总理鼓励她:“你演得不错嘛!可是你还很年轻,不要骄傲,还要好好努力。”

“我一定记住总理的话。”陶玉玲赶紧回答,眼泪竟也控制不住地夺眶而出。

只是短暂的一面,陶玉玲却将周总理的话长久地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一直在不断地努力中。1964年,她演了剧情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这是一部讲述上海解放初期解放军战士的故事,陶玉玲在影片中演一位农村干部春妮,坚毅温柔。

影片火遍全国,二妹子、春妮两个角色,让陶玉玲一度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演员,当然,她也一直在努力创作其他更好的角色。

《霓虹灯下的哨兵》春妮

周总理也知道《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影片,他很喜欢,空闲时看了许多遍,并且针对影片中的表演,譬如关于演员的穿着是否符合当下的背景,周总理还很认真地向导演提出意见,导演迅速修改。

再见周总理时,陶玉玲不是“二妹子”了,成了“春妮”。周总理夸她:“你的戏不多,但演得很好。”又告诫她:“你还要努力啊,不要因为我们称赞,你就不努力了。”这样肯定,又这样关怀,让陶玉玲如沐春风,感动极了。

再次有见周总理的机会,已经是七十年代的事了。

1974年,陶玉玲正好到北京去,这一年周总理已经76岁高龄,他患有重症,却依然抱病工作,人们每每在公开的新闻上见到周总理的照片,他总会憔悴许多、瘦弱许多,让人看着心疼。

陶玉玲当然想见见周总理,但不知能否有这个机会。

她没想到,西花厅会给她的住地打来电话,但电话打过来时,陶玉玲正好不在。等她回到住地,懊悔不已,赶紧和西花厅联系,更改了见面的时间。

陶玉玲收拾好衣装,乘坐公共汽车,直奔中南海。她与周总理约的时间是下午4点,在中南海门口等到4点,陶玉玲急切走进中南海,想见周总理一面。

她去西花厅时,西花厅驶出一辆汽车,周总理有事要出门,坐在车里的周总理注意到了陶玉玲,同她招手、微笑、示意。

等陶玉玲到西花厅时,见到的是邓颖超大姐,没能与周总理当面相见,陶玉玲充满遗憾,诉说着:“上午通知我,我刚好不在,我也想不到总理能有空......”说着说着,眼泪就往下掉。

邓颖超安慰她:“你别着急。总理约你上午来,没找到你;约你下午来,可是他又有事情出去了。”邓颖超大姐告诉他,周总理虽不在,却留下了对陶玉玲的嘱托。他希望,陶玉玲努力学习,党需要她干什么,就干什么。

陶玉玲讲这一字一句都记在心里,离开西花厅时,她依然激动不已,泪水挂在脸上。

以后的日子,周总理愈发病重,他已经不住在西花厅了,而是住在医院,在医院治疗、也办公。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医院永远闭上双眼。

听闻噩耗时,陶玉玲正在排练话剧,她难以接受这个消息,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原来,隔着车窗的那遥遥一见,就已经是最后一面了。

日后关于周总理的纪念活动,陶玉玲尽可能都去参加,以寄托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1993年,陶玉玲到江苏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998年,已过花甲之年的陶玉玲和其他的艺术家们一起,在周恩来纪念馆内栽下百棵海棠花。

海棠花,是周总理最喜欢的。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3 阅读:775
评论列表
  • 2024-07-28 15:05

    总理在看完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后,是溜下了眼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