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放话说,如果中国不马上撤销对美商品的反制关税,那他就要在已经加征的基础上,再来个50%的额外关税!
特朗普还撂下狠话:“只要中国不放弃征税,我连谈都不谈!”
他甚至设了个“最后通牒”:如果中国不在4月8日之前撤回那34%的关税,美国将在9日正式动手!
与此同时,白宫也紧急澄清,有关“暂停对部分国家征税90天”的传言,是“假消息”。
可以说,这一连串操作透露出一个信号——特朗普,是真的急了!
特朗普“掀桌子”,威胁加征50%关税
2025年4月7日,本来是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一。
结果特朗普一张嘴,全世界都将目光看向了他,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又放话了,对中国威胁要再加征50%的关税,而且放话说只要中国不撤销34%的反制关税,他连谈都不谈。
更搞笑的是,就在几个小时前,市场上还在传小道消息,说白宫要暂停90天的关税政策,结果呢?
白宫一锤子下去:“假新闻!”
这番操作带来的直接影响很快显现,美国股市先是一阵骚动,市值飙涨3万亿美元,然后突然急转直下,又蒸发了2.5万亿。
股民一边吃速效救心丸一边刷新财经新闻,手都点抽筋了。
当地时间5日,美国迎来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规模抗议潮。
50个州、数百座城市上演了同步“造反”大戏,超过50万人涌上街头,对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轮关税政策表达强烈不满。
抗议者们举着“住手!”的标语,高喊口号,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交通瘫痪,警察疲于维稳。
这与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媒体上鼓吹的“大家要挺住”“这是为了国家好”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特打什么算盘?中国怎么接招?
现在还有大家较为关心的问题,美国到底对我们加了多少关税?
按特朗普自己的说法,如果中国不撤回对美34%的反制关税,美国就要再对中国商品加征50%的关税。
听起来挺吓人,但到底怎么算,这里面还有不少弯弯绕绕。
一种说法是,这50%是“替代”之前那34%的,也就是说,美国之前已经加过20%的关税,现在再加个50%,就变成了20%+50%这一套组合拳,综合税率大概是70%左右,这个听起来已经不低了。
但如果从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理解的话,这50%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也就是说是叠加的,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总关税会飙到104%!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怎么算,还得等美国财政部和海关那边怎么定。
现在各种版本满天飞,大家也只能“边看边猜”。
就像电影里说的那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不过不管怎么算,风暴来了是真的,而且越来越猛。
特朗普这一连串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想逼中国在贸易问题上低头,配合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剧本。
他把关税当成大棒,挥舞着试图敲开中国的大门,想赌一把中国先退让。
可惜他忘了,这可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了,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单边说了算的年代。
全球经济像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一动全身。
特朗普硬拉着美国开打贸易战,结果不仅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美国制造业早已空心化,很多核心技术和产业链都依赖中国,一旦脱钩,最先吃苦的就是美国的企业和老百姓。
再加上美国债台高筑、赤字飙升,这种靠加关税“勒索”的老套路,只会把自己逼到墙角。
而中国这边,早已不是以前了。
如今的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还有14亿人口撑起的巨大内需市场,抗压能力远超美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手里握着一把“王炸”,美债、稀土、供应链重构等等,哪一张打出去都够美国头疼好一阵子。
有分析甚至指出,如果中美关系因为贸易战彻底恶化,可能反而为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提供“窗口期”。
因为美国一直是台海局势的主要外部干预者,一旦自顾不暇,遏制力下降,不少军事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推进统一进程的战略机会。
4月7日,全球经济的关键节点
4月7日这天,本是寻常一日,却因特朗普的一纸关税威胁,成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发生震荡的关键节点。
表面上是“贸易摩擦”,实则是单边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一次激烈碰撞。
这场风波不仅撕开了经济利益冲突的表层,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搞关起门来的“自保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
特朗普以为靠征税就能把制造业拉回美国本土,可现实是,供应链一旦断裂,受伤最深的往往是消费者和企业本身。
从农产品滞销到进口商品涨价,美国老百姓已经开始埋单。
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也不是坐以待毙,反制措施接连出台。
更严重的是,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投资信心动摇、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各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对美合作的风险。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唯有通过平等协商和多边机制,才能避免误判与冲突,让全球经济真正走向稳定与繁荣。
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只会让世界更不安,最终没有赢家。
参考信源
齐鲁壹点,2025-04-07,《美国爆发大规模反特朗普示威!加征关税后,50州民众抗议“新政”:住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