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无口语阶段,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基础能力开始帮助孩子提升,从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教导无语言孩子发音说话的教学与干预思路与方向,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情况与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参考。

对于无语言孩子的语言干预、教学,大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根据孩子的各方面基础能力情况,针对孩子的“短板”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孩子是否能够发音)带孩子进行发音训练。
语言相关基础能力大体可以包括模仿能力(从动作模仿慢慢过渡到声音模仿)、注意力(能够注视人与物)、理解能力(提升孩子认知,为说出词语做准备)、听简单指令的能力、能够理解并使用非语言进行表达以及交流意愿(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六个方面。
大家可以参考上述能力,看孩子在哪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然后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干预老师的意见,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教学,从而提升孩子的基础能力,为孩子学习语言打好基础。

其中,对于孩子的交流意愿,大家要着重培养。除了带孩子上干预课程外,在家时还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活动来激发孩子表达的意愿,也可以通过在生活中故意为孩子制造一些小困难,为孩子创造表达的动机。不过在此之前,大家要先教导孩子应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表达。
而在发音训练方面,分为主动发音训练与被动发音训练两种形式。对于前者,大家在教导孩子时,可以采用示范教学,通过让孩子模仿家长来达到训练的目的。从示范如何呼吸开始,到为孩子示范口舌动作(口型、舌头的运动等),再到为孩子示范简单的发音(如a、b、i等)。

同时在生活中,大家还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可以锻炼孩子气息与口舌运动的互动活动或小游戏,比如吹纸条、吹肥皂泡、吹气球、吹口哨、吹口琴、漱口等。
后者则是在孩子开始注意声音、对声音有兴趣,但模仿发音动作有困难时,大家可以通过手或是工具来帮助孩子体会嘴、舌、唇的各种活动状况,活动脸部肌肉,辅助孩子发音。比如用双手帮助孩子变化口形、用压舌板帮助孩子张开口、用棒棒糖引导孩子伸舌等等。

温馨提示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教导无语言孩子发音说话的教学与干预思路与方向的分享,因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导孩子时,大家要多与孩子的干预老师保持沟通,避免盲目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