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社会,在华北、黄淮等地,由于贫穷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男子汉,不能娶妻生子,便成为“光棍”。在那个时候,农村一个家族里,由于光棍过多,大大地减少了人口数量,对于家族和家庭来说,缺少劳动力,便意味着是贫穷的根源,对于国家来说,影响着“赋税”、“劳役”和“兵役”,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在那个时候,各个朝代,在和平年代,为了增加人口数量,提高国力,通常都是采取“捉丁”的方法,将各地的光棍们,送到国家最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官方的目的是借“劳役和兵役”来逼迫他们结婚生子,让光棍们体会到,“无子必劳其身”的观念,男人没有结婚生子,自己就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代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整体的人口数量水平。
在过去社会里,光棍的地位非常低,男人只有结婚生子后,才能享受真正的男子汉的社会地位和应该得到的尊严,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从而让社会重视结婚生子的重要性。在过去社会里,每个姓氏和家族,为了减少光棍的数量,让每个男子汉都能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族、为自己作出贡献,就必须重视“结婚生子,延续香火”的观念,来促使光棍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因此,每个家族就出现了“无婚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乃大”等思想观点,让光棍们都娶上媳妇,都能生孩子,使家族人丁兴旺发达起来。在家族里,为了鼓励这些光棍们,早日结婚生子,便借人们崇拜祖宗,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各个姓氏家族便定为光棍死后,不能下葬祖坟山的做法,目的是逼迫光棍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延续香火,使家族人丁兴旺起来。
这样一来,一般情况下,每个家族都有这个丧葬习惯,那些因各种原因,谈不上女朋友,娶不到媳妇的男子,最后仍然是光棍一根,该怎么办呢?每个家族的家规是尊严的,一旦这种丧葬习惯已经形成,必须长期坚持延续下去,于是,让这些老光棍们,只要一生中存在结婚史,便可以身后下葬祖坟山,与祖宗亲人葬在一起,体现家族的温暖、和善、人慈的一面。后来那个时候,这些地方,因光棍死后不能下葬祖坟山的丧葬习惯,便派生了老光棍有“一日婚”的现象。这些老光棍一生中无缘或者无条件结婚,只有在有生之年积蓄一些钱财,寻找一个合适的女子,过一次“结婚仪式”,就可以了却一辈子无结婚史,就可以在死后,能够顺理成章,堂堂正正地和普通已婚男人一样,下葬祖坟山了,完成死后不能和祖宗死在一起的愿望,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了。在那个时候,光棍有了“一日婚”,就必然有“一日婚”的“新娘”了,这“新娘”便是当地一些丧偶的妇女、离异的媳妇、贫困潦倒的女人以及外来的妇女,在自愿的条件下,便形成了“一日婚”新娘的职业。
自古至今,有这种“一日婚”习惯的地方,就有一日婚新娘和一日婚红媒的职业,这些职业一日婚新娘和一日婚红媒,就专为这些老光棍服务,获得老光棍给出的相应劳动报酬。这种劳动报酬,自古至今都没有具体的数量标准,一般都是以当地的普通习惯和光棍的家庭经济状态来决定的,报酬的数量有多有少,多则一万或者几万元,少则数千元不等,只要“一方愿打,一方愿挨”即可达成共识,完成一桩“一日婚”。“一日婚”一旦婚宴和结婚仪式结束以后,就什么都结束了,既不存在婚姻纠.纷,也不存在触犯当时的婚姻法规的,因此,这种“一日婚”的婚俗能自古至今延续下来,就是这个原因。至于“一日婚”的“新娘”,自古以来就是形成了一种职业,都是一些下层的人,因家庭贫寒,为了生活而为之,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障这些“一日婚”“新娘”的合法权益,“新娘”没有任何要求,不分年龄限.制,只凭个人和家庭自愿即可,无论“一日婚”整个过程,都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必须遵纪守法,符合当时的公序良俗,所以,这个“职业”延续至今,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