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对立陶宛这个国家并不熟悉,它位于东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曾是苏联的一部分,直到1990年才获得独立。

从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立陶宛逐渐从过去的贫困中恢复过来。
但是,立陶宛却被贴上了“欧洲淫窟”的标签。

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国家会有这样的称号,立陶宛的“淫窟”标签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它是单纯的恶搞,还是有其不为人知的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立陶宛为何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欧洲的“性产业天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立陶宛这个国家。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沿岸,邻近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
它历史悠久,曾是强大的大立陶宛帝国的一部分,国力强盛,在东欧乃至欧洲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这之后它的国运就一路衰败,在18世纪末,它被俄罗斯吞并,一战期间又被德国占领。
二战期间又先后被苏联、德国占领,1944年成立了立陶宛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
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立陶宛才宣布独立。

独立后的立陶宛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
作为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立陶宛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过改革,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
大量普通民众失业,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严重。

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说,生计问题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很多人为了生存,被逼无奈,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行业,而性产业恰恰成了一个“捷径”。
性产业泛滥,沦为欧洲淫窟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当今立陶宛,色情产业的泛滥程度令人咋舌。

全国范围内,竟设有 10 多个大型红灯区 ,这些红灯区宛如毒瘤,在城市的角落里肆意生长。
在首都维尔纽斯,某些街区一到夜晚便灯红酒绿,充斥着各种暧昧的气息。
站街女郎们浓妆艳抹,公然招揽着过往的行人,毫无羞耻之感。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立陶宛至少 30% 的女性都曾有过出卖身体的经历。
这意味着,在这个总人口不足 300 万的国家里,有近百万女性深陷色情行业的泥沼。
更为可怕的是,其中 20% 以上为未成年人。

这些本应在校园里汲取知识、茁壮成长的孩子,却被犯罪团伙无情地控制,被迫从事特殊服务交易。
他们的人生被彻底扭曲,未来也变得一片黑暗。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立陶宛性产业如此泛滥?

首先是经济因素,立陶宛在1990年独立后,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剧烈转型。
虽然立陶宛经济总体上有所增长,但这一转型并非没有代价。
尤其是初期的改革,带来了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许多人由于失业或收入低微,生活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性产业成为了部分人迅速获取收入的一条捷径。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和乡村,性产业的存在为无业或贫困人口提供了一个快速赚钱的渠道。
性工作者,特别是女性,往往没有更好的职业选择,进入这一行业成为生计的必要选择。

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推动立陶宛色情产业泛滥的关键原因之一。
立陶宛曾经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家,尤其是在苏联时期,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较为传统。
然而,自从1990年独立后,立陶宛逐步与西方接轨,西方开发的性文化开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许多立陶宛年轻人受到了西方性自由的影响,他们觉得性产业并不是丢脸的职业选择,反而是一种通过劳动实现经济独立的方式。
这种对性工作的宽容态度,推动了性产业的普及。
此外,立陶宛社会的性教育体系相对滞后,很多年轻人对性产业的理解较为浅薄。

在性教育的空白地带,性产业并未被视为一个需要严格管控和管理的社会问题,而是被当作一种“赚钱的手段”。
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尤其是经济困难的群体,选择进入这个行业而没有足够的警觉,认为这是一条“轻松”且能带来较高收入的路。

最后是政府的推波助澜,从法律角度看,立陶宛并没有像荷兰那样明确合法化性产业,而是采取了一种“半合法”的状态。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政府大力推动特殊服务交易半合法化。

表面上,政府要求特殊服务工作者进行从业登记、在规定区域营业、定期体检提交报告,美其名曰是为了规范管理。
但实际上,就是想通过性产业挣钱。
这是因为,独立之后,立陶宛的经济发展并不顺利,在立陶宛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时,政府企图通过发展色情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

他们觉得,色情产业能够吸引大量外国游客,从而增加国家的旅游收入。
于是,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色情产业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
比如,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旅游局曾推出一系列极具争议的宣传广告。

如 “极乐天堂” 等,用词及图片特别露骨,简直就是将特殊服务与国家首都直接挂钩。
这种宣传方式,无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告立陶宛对色情产业的纵容和支持。

立陶宛的性产业泛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性产业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许多贫困家庭的成员,尤其是女性,陷入了性工作这一“无奈选择”。
她们往往缺乏法律保护,面临着社会歧视和健康风险,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这就让大量弱势群体受到更多的剥削和压迫。

性产业的普及也助长了人口贩卖和强迫卖淫等非法活动,成为犯罪和暴力的温床,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因此,国内一些反对性产业发展的群体逐渐壮大,他们对政府纵容性产业的态度十分不满。
同时,立陶宛在国际上的形象很差。

在国际社会中被标签化为“性旅游”目的地,性产业严重影响了立陶宛的文化和旅游业的声誉。
所以,现在的立陶宛并不希望继续背负“欧洲淫窟”的标签。
近年来,立陶宛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努力采取措施,逐步规范性产业的管理,减少其负面影响,力求清除这个行业的黑暗面。

与此同时,立陶宛还在全力发展其它类型的旅游业,特别是文化和生态旅游。
通过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希望能够重塑国家形象,摆脱单一的性产业标签。
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历史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立陶宛可能会逐渐摆脱“欧洲淫窟”这个负面标签,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经济繁荣的国家。
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也并非毫无希望。
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改变,立陶宛才能摆脱对性产业的依赖,重拾昔日的辉煌。
否则,它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终沦为国际社会的边缘国家,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 。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赵立坚:立陶宛人权劣迹斑斑》

2、立陶宛从苏联分离的历史解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年第1期137-139,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