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前言1973年,谢静宜被调往北京,出任市委书记处书记。
这位女同志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早在1959年就来到毛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秘书,深得伟人信赖。

此次,谢静宜的到来对于北京市委来讲可谓如虎添翼。
周总理找到市委第一书记——吴德,说明了谢静宜的工作调动,随后说道:
“以后可以经这位同志向毛主席反映情况。”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仅仅上任三年,谢静宜就被撤职,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一说起毛主席身边的得力助手,人们第一时间总会想到张玉凤同志。
可谢静宜在毛主席身边同样得到重用,第一次见面就给伟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主席与张玉凤
1953年年底,谢静宜参加一次晚会,她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毛主席和周总理。
虽然特别想上前问好,可看到伟人和总理正在谈事情,她便呆呆地站在一旁观望。

周总理注意到了这位小同志,前不久的晚会上二人已经见过一面。
谢静宜的幽默诙谐让周总理耳目一新,见她窘迫,总理拍了拍沙发向她说道:
“来,坐这里。”

小姑娘的性格十分洒脱,一屁股就坐在了沙发扶手上,她激动地向毛主席问好。
“小同志,你是谁呀?”
听到毛主席询问,谢静宜这才回过神来,回应道:
“我是机要局的谢静宜。”

此时伟人也忙完了工作,打趣道:
“你这个名字怎么写啊?”
谢静宜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毛主席笑着说道:
“这个名字太麻烦了,要不就叫‘谢井一’吧。”

看到小同志红了脸,毛主席又说道:
“还是不太好,以后就叫你小谢,‘中间小谢又请发’嘛。”
毛主席随口吟诵了李白的诗句,让空空洞洞的“小谢”立马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主席三言两句,就让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谢静宜也不再拘束,反而还和主席畅聊起来。
自那时起,小姑娘的活泼机敏便深深铭刻于主席心中。
1959年,谢静宜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毛主席身边出任机要秘书,二人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每到主席闲暇之际,谢静宜总会在其身旁侃侃而谈。
主席亦愿聆听小姑娘的话语,这兴许是老者思想与年轻人思想的碰撞。
2同年主席前往杭州,因外事活动,甚至顾不上吃饭,从白天一直忙到深夜。

彼时,谢静宜手持报刊来到卫视值班室,氛围迥异于往昔。
卫士长李银桥面色凝重,来回踱步。伙房里,两位师傅亦紧盯着主席的屋子,满面愁容。
原来主席已经快忙了一天一夜了,下午又要见客人,身子可吃不消啊。

毛主席与李银桥
李银桥也劝了主席多次,可主席还是没进食。
谢静宜看了看四周,接过李银桥手中的饭,说道:
“我去试试。”
谢静宜步入屋内,声响惊动了主席,主席抬眸轻瞥一眼后,微微颔首,便又继续伏案工作。

谢静宜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只能走到主席身边试探性地问道:
“主席,干嘛不吃饭呢?”
彼时,主席已全然沉浸于工作里,对这句询问仿若未闻,只是俯身于案,目光专注于桌上的文件。

谢静宜按捺不住性子,清了清嗓子后继续说道:
“叫我我可受不了,一天吃四顿饭我都觉得饿。”
这出人意料的“四顿饭”立马把伟人拉回现实,毛主席抬起头饶有兴致地问道:
“你一天能吃四顿饭?你倒说一说是哪四顿饭呀?”

见主席放下工作,谢静宜这才长舒一口气,继而伸出一根根手指,回应道:
“早饭、午饭、晚饭,夜里还得加一碗面条!”
主席听后哈哈大笑:
“你是个娃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现在年纪大了,多吃一顿少吃一顿没事哩。”

听到主席打开了话匣子,谢静宜感到机会已到,接着说道:
“主席,你不吃饭大家都很着急,厨房的两个师傅一直守在灶台边,就连卫士长也一直在外面来来回回地走……”
主席轻轻叹了口气,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继而说道:

“好好好,那我就听你们的,把饭端过来吧。”
主席说完,李银桥便端着热腾腾的饭菜走了进来,忙碌了整整一天一夜的主席在吃完饭后,疲惫感顿时袭来。
可他不敢休息太长时间,眯了一会,又起来准备下午接见外宾。

身边的同志们关心主席的身体,主席也何尝不关心身边的同志们!
1962年3月,主席南巡至武汉,忙碌许久后才得闲。他将谢静宜唤至身旁,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说道:
“小谢,过几天咱们就得动身回北京了,你趁着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母亲吧!”

主席的一番话顿时让谢静宜红了眼眶,自己在外工作这么多年,家里老母亲一人带着弟弟妹妹艰难生活。
离开主席办公室之后,她旋即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开门一看,来访者竟是护士长吴旭君。

吴旭君
吴旭君将一个小包裹递到谢静宜手中。
“这是主席给你准备的干粮,你路上吃。”
谢静宜打开包裹,几个黑面白面掺和在一起做成的馒头,虽都是粗茶淡饭,但在困难时期,能有一口吃的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临行之际,吴旭君走到谢静宜身旁,将两百元钱塞进谢静宜的口袋中,二人对视一眼,吴旭君解释道:
“这是主席特意安排我交给你的,你一家人的生活不容易。”
主席一直都在默默地关心着谢静宜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得知主席的良苦用心,谢静宜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3谢静宜在主席身边工作多年,伟人早就觉察到这是块当干部的好料子,一直用心培养。
1973年,她也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出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

谢静宜 右
可天有不测风云,仅仅任职三年,谢静宜又陷入人生低谷。
在密云的日子里,谢静宜想清楚了很多事,即便不再担任干部,同样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随着年岁的持续递增,谢静宜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心脏病日益严重,已无力从事体力劳动。

无奈之下,她只能给邓颖超同志写去一封信,说明自身情况。
在邓颖超同志的帮助下,谢静宜于1989年重回北京。
十三年过去,如今时过境迁,当被问及“你还是不是党员”时,谢静宜心中百感交集。

她抬起头,眸中透着若有所思的神色,须臾,神色转为坚定,说道:
“不管怎样,我永远都是党的好女儿!”
谢静宜晚年恢复干部待遇,生活平静恬淡,经济亦较为宽裕。

回顾自己的一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最让她印象深刻。
主席的魅力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谢静宜的话来讲那便是“无处不在,都有启迪”。
结语看完谢静宜和主席相处的几件小事,我们仍旧深深被主席的温暖所打动。

伟人穷极一生带领人民奋斗在革命的道路上,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送给人们温暖,送给人们光亮……
2017年3月25日,谢静宜走完了平静的一生,享年81岁。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中红网 《谢静宜病逝享年81岁 简历照片:曾任毛泽东机要秘书17年》

2、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讲述她的故事——《党史文苑》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