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
影片中的主题歌是首意大利民歌改编的,老虎,工程师,班比诺,卧底猫头鹰是我童年游击队的初期形象,尤其是班比诺在河里,防止俘虏而让队友炸死他的时候,还有那颗手榴弹的不符实际的爆炸范围,打不完的机枪子弹。导演最后因为波黑内战,内心受到重创去世了,在一起是联盟,解体后关系微妙,各自发展各有党团,因电影而结缘,真好。
2.《追捕》
如此复杂的剧本和动用飞机的场面在那个年代确实非常震撼了,就算放在如今看来,很多镜头也依然震撼。影片主旨所宣扬的昭和奋斗精神,乃至高仓健的硬汉形象连带日本东京的繁华样貌,飞天走地的震撼场面,给当时的中国人民上了一课,除此之外,古早时期的日本昭和,那股浓厚的阳刚之气和感性的人情义理也都作为一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存在自此长存于电影的梦中,永不消逝。
3.《大篷车》
两小时四十分钟的超长片长,但是我看的很快乐,《大篷车》讲述了一个富家女孩被自己的爸爸陷害和丈夫的背叛后,假扮乡下姑娘,藏身于流浪的吉卜赛大篷车中伺机复仇的故事。印度的经典电影,集歌曲、舞蹈、剧情于一体,而且不缺少幽默,真的是非常好看,另外这部印度电影的配音也非常的棒,很贴合演员本身,结局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4.《少林寺》
武术展示非常漂亮,这点足矣让他成为动作片佳作,不过我看来这部电影动作其次,电影十分具有镜头美学,角度更换的嵩山美景,春夏秋冬的场景设计,日暮下河水与芦苇的交错辉映俨然是一幅幅美丽图画,其中截图好几次,武侠片里这点我只在徐克的刀里有看到。除此之外那就是电影展现了佛教僧人们除了每日的啊弥陀佛之外他们惩恶扬善匡扶正义宽厚待人真性情的一面。
5.《第一滴血》
作为影史最具代表性的动作片之一,《第一滴血》以兰博这个孤胆英雄的形象撕开了越战创伤的时代伤疤。故事矛盾的起源非常的古典化,因为误会一言不合就是干,电影的表达符合了那个年代的美国社会思潮,通过史泰龙冷峻强硬的个人魅力表达了对越战的控诉以及军人受到的摧残。影片里的大反派让我想到了《越狱》里的那个典狱长,另外后面一小段只有有社会阅历以后才能理解。
6.《小花》
《小花》一开场就把你拽进战争年代,枪响、人散、亲情断又续,哭点来得毫不客气,陈冲演的小花清纯又倔强,别看画面朴素,情绪却真得不行,眼泪藏不住那种。兄妹重逢的戏拍得太会了,观众还没缓过来,就又被命运扔回战火里,整部片像一碗苦汤,旧时代的残酷配着一点点温情,真挚、不做作,一看就知道那个年代的导演和演员,是真的往心里拍的。
7.《人证》
经典的草帽歌,战后问题影响着每一个人,剧情故事很冷静克制的,一层层剥开剧情,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三船敏郎在这里只演了个酱油角色。妈妈在舞台上坦白那一段设计的很巧妙,一语双关了自己两个孩子的离开,对于日本警察和美国警察之间的人物关系要比电影本身的情节有意思,人物背后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责任都清晰可见,最后美国警察被混混刺死的原因是“帮助了日本人”,讽刺至极。
8.《庐山恋》
《庐山恋》导演精湛地捕捉到了庐山的四季变换及日出日落的绝美时刻,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世界中,同时,电影还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丰富的民间传说,让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向往之情。整部电影都散发出一种生命力,虽然还是难免有一些思想上的灌输,但是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在电影中也能看出导演的很多尝试,真的比中国当代的大多数爱情片都强太多了。
9.《佐罗》
佐罗代替被害的好友去赴任总督,表面上纨绔子弟,游戏人间不管正事,面对阴险的上校吊儿郎当装疯卖傻,暗地里了解当地情况行侠仗义,解救了被邪恶的上校逼着成亲的心爱漂亮姑娘。节奏明快紧凑幽默。他的那个所谓姑妈的情节非常有笑点,男女主颜值高,阿兰德龙真心可萌可帅,感情戏恰到好处轻描淡写,最后佐罗潇洒告别心爱的姑娘去其他的地方行侠仗义还是蛮舒服的结局。
10.《骆驼祥子》
京味儿十足,斯琴高娃的虎妞可以说是全片的灵魂人物,身段派头一颦一笑都极为泼辣灵动,当行动迟缓邋里邋遢的祥子被时代和社会抛弃后,他在意气风发的年轻车夫的脸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而动荡的时代之下,又怎容得下穷人对未来的期盼呢?《骆驼祥子》深刻揭露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难,为了活着用尽了力气,却还是麻绳专挑细处断,最终被逼的活不下去。
8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10部电影,哪几部唤醒了你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