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扬
编辑|清扬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户外圈引发了广泛关注:两名驴友在反穿秦岭 “光鹿跑兵冰” 路线时不幸遇难。
随着事件的调查进展,他们的死因逐渐曝光,现场画面流出,救援队也揭露了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人丧命?
事发经过回顾
4月20日晚上8点多,两位驴友,一位43岁,另一位30岁,他们背着行囊,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反穿秦岭“光鹿跑兵冰”路线的征程。
出发前,他们向家人发信息报平安,家人虽然也担心,但想到他们经常参加参加户外活动,没有发生过意外,所以便没有过多干预。
4月21日清晨时,两人还与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着旅途中的美景和心情,一切看似都在顺利进行。
然而,到了当天下午4点多,家人却突然联系不上了他们。无论怎么拨打他们的电话,都无人接听,发送的消息也石沉大海。
顿时,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妙,心急如焚,当即报了警。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行动起来,联系了多方救援力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此消息一出,瞬间引起热议。因为前不久才发生了“青海珠玉峰三人行死亡”,如今没过几天就又因为登山丧命,这也太吓人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户外悲剧,令人感叹良多。
2021年,22岁女孩穿越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不幸遇难;2024年,男登山爱好者攀登四川阿坝小金县图吉纳峰途中失联身亡等。
这些悲剧都在提醒我们:与自然对抗,不是盲目挑战极限,而是要在尊重规则、做好万全准备的前提下,去探索、去体验。
不能仅靠自己的推测和计划,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大到无法逾越。即使是装备充足,身体强壮的救援队,在救援时也得小心万分,互相帮助,那就更别说常人了。
随着舆论的发酵,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死因也逐渐曝光。
争分夺秒援救,死亡原因曝光
得知遇难消息后,当地13名救援人员迅速响应,其中包括10名经验丰富的驴友和3名熟悉地形的当地村民。
他们在22日凌晨4点就赶到了王家大院,稍作休整后,于早晨7点兵分三路,分别从干人洞(西寺沟)、天赐寨沟和塔尔沟上山,争分夺秒地展开搜寻。
到达现场时,救援队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
根据现场画面可知,搜救路线崎岖难行,高山与峡谷交替,救援人员即便都是登山常客,仍需要互相帮扶才能艰难通过。
而且越往山顶走,环境就越发恶劣,山下还是绿树成荫,山顶却已是一片焦黄,寒风刺骨。
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艰难搜寻后,救援人员终于在跑马梁附近发现了两位遇难者的遗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岁的小伙,他直愣愣地躺在草丛里,全身没有任何遮挡,四肢蜷缩在一起,仿佛在抵御着严寒。
接着顺着小伙的方向前进大概500米左右,救援人员又发现了另一位43岁的失联者。虽然他搭了帐篷,但仍被冻得面色青紫,帐篷支架扭曲变形,地钉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令人痛心,这么鲜活的生命,就这么突然离世,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渺小呀。
通过两人去世时的状态和现场环境,救援人员初步推断,两人的遇难很可能是失温导致的。失温,并非简单的“觉得冷”,而是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器官逐渐衰竭的危险过程。
法医指出,遇难者胃部空虚,可能因低温导致代谢混乱,加速了热量消耗。救援队长王磊也发现关键细节:“他们选择的扎营点恰在山脊迎风面,帐篷根本扛不住10级阵风。”
不仅风大,且温度还低,整个环境都十分危险。
据事发当天气象记录显示,中午过后突降冻雨,山顶湿度达90%,体感温度低于-20℃。所以,即便穿着冲锋衣、住帐篷,两人也是十分危险。
持续暴露在强风中导致核心体温快速流失,从而身体器官受不了,逐渐衰弱丧命。且从现场遗留的物品来看,两人仅携带了普通露营装备,显然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
他们为了减轻负重,舍弃了足够的保暖衣物和应急装备,却携带了超出必要量的摄影器材,在危机关头无法自保,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欸,这让人说什么好,本来登山就十分危险,两人还不做好准备。等待灾难来临时,就只能慢慢等死。为了记录拍摄,舍去装备,也真是太大胆了。
难道在来之前,没有做好攻略,查查所登山的路线?就没想,万一发生啥意外,自己有应对之策。
像登山、攀岩等这类户外运动,本身就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事,不能轻视。说不定一不小心,就发生意外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敬畏自然,做好万全之策
此次悲剧的发生,再次让大众让认识到大自然的威严,警示我们,每次户外挑战时,都不能轻视“敌人”,往往看起来不厉害的山峰,反而更容易致命。
或许很多人对“光鹿跑兵冰”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危险?它其实是秦岭一条穿越路线的简称,由“光头山”、“鹿角梁”、“跑马梁”、“兵马营”和“冰晶顶”的首字母组合而成。
这条路线全程约40公里,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需翻越5座海拔超2500米的山峰,途中更是危险重重,要穿越悬崖、溪流与原始丛林,路况极其复杂。
它以险峻、壮美著称,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前往挑战。然而,看似刺激、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跑马梁段更是以风大、路险、温差极值而闻名。
一位当地向导透露:据不完全统计,秦岭每年都会吞噬数十条生命,多数事故都源于驴友的盲目自信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不足。
这不,此次悲剧就印证了向导的话,令人唏嘘。这也告诉我们,户外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无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在进行户外运动前,都必须充分了解路线的难度和风险,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要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切勿盲目冒险。
对于喜欢登山的驴友来说,千万不能轻视大自然的力量。天气、装备、体力,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生命安全,都必须做好保障。
户外运动需要热情,但更需要理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敬畏自然,做好准备,才能让山野之行成为值得回味的风景,而非追悔莫及的悲剧。毕竟,山永远在那里,但生命的倒计时,容不得半点侥幸。
最后,愿每一个热爱户外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笔者观点
从大学生穿越无人区失联、三人命陨玉珠峰,到驴友被困秦岭冰峰丧命,这些令人惋惜的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因“轻心”酿成的悲剧。
总有人觉得户外是勇敢者的游戏,经验和装备都能靠“临时发挥”。殊不知,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变化,都可能让人丧命,在毫无防备时致命一击。哪怕是“入门级”路线,也暗藏杀机。
大自然从不会给任何人“新手保护期”,所以,每一次出发前,都必须像备战高考般严谨认真,做好万全之策。这不是胆小,而是对生命的敬畏。把握好每个细节,别让“下次一定”变成永远的遗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文章可能会有些润色,请广大条友理性观看,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