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网友好奇,中国的东风导弹威力惊人,那是否有能力将美国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击沉?其实,北理工对此模拟过。
美国航母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在二战前,美国并未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主要依赖对现有舰船的改造。直到“兰利号”诞生,美国才迎来了首艘航母,随后“列克星顿级”航母的出现,标志着美国航母力量的初步构建。进入二战,美国航母生产达到了鼎盛,大量建造的约克城级、埃塞克斯级和中途岛级航母,不仅数量众多,性能也极为先进,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战后,随着喷气式飞机和蒸汽弹射器的出现,美国航母设计迎来革新,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航母的问世,标志着美国航母进入了新时代。
历经数载艰辛研发,中国成功研制出东风导弹系列,涵盖了短程、中程至远程的全方位型号,其中尤以东风-21D与东风-26两款导弹被誉为“航母终结者”,专为海上重型目标量身打造。东风-21D源自东风-21中程导弹的升级,射程超过1500公里,以其迅猛与精准打击能力著称。导弹以高超音速穿越大气层,速度惊人,令敌方防空系统措手不及,即便是美军“标准”系列防空导弹也难以有效拦截。东风-21D的智能变轨技术,使其在接近目标时能够灵活调整飞行轨迹,巧妙规避防空拦截,极大提升了导弹的生存概率与打击精度。结合卫星制导、惯性制导及末端雷达制导等多种方式,导弹在复杂战场环境中依然能保持高精度打击,电子干扰对其影响甚微。
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对东风导弹命中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场景进行详细的模拟。论文探讨的是大当量冲击波作用下的毁伤效应,意在揭示即便非直接命中,仅凭冲击波亦能造成巨大破坏。若以东风-26或东风-21D等反舰导弹直接击中航母甲板为设想情境,其后果将更为严峻:导弹不仅能轻松穿透多层甲板,更会在船体内部引发剧烈爆炸,导致船体结构严重变形。即便航母最终未沉,其维修成本及难度也将极为高昂,几乎失去维修价值。美国曾进行过海底爆震实验,据称航母需25天才会完全沉没,但东风导弹的攻击效果截然不同。数枚导弹的精准打击,足以使航母内部设备及结构遭受系统性破坏,其威力远超传统炮弹打击。甲板的钢板虽具备高强度,但在高超音速导弹及高爆/穿甲弹头的双重打击下,亦难以承受。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弹头的威力已较以往提升三倍。事实上,美军内部也曾多次对反舰弹道导弹进行模拟论证,虽未公开结果,但多位美军高级将领已对解放军火箭军的打击能力表示深切担忧。曾被视为海上移动堡垒的核动力航母,在东风导弹的威胁下,其威慑力已大打折扣。其他依赖航母的国家亦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防御体系,寻求新的应对策略。可以说,东风导弹的出现,已彻底颠覆了现代海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