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砸出反效果,中国布局多国响应,泛亚铁路将重塑世界格局

闫树军论评 2025-04-21 17:04:28

前段时间,咱们的高层不是去东南亚三国,也就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访问了一圈么?

然后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咱们与这些国家的会谈纪要,都反复出现了"铁路"这个关键词,

比如越南这边已经确定了要建国内三条铁路线,同时确定与中国云南境内的铁路对接;

马来西亚宣布,计划在2027年1月实现东海岸铁路通车,并且他们将与泰国协商马泰铁路的对接;

柬埔寨宣布,在推动德崇扶南运河项目同时,与中国共同制定柬埔寨铁路网总体规划。

这些铁路项目,除了都有中国的参与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都属于泛亚铁路网的一部分。

泛亚铁路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人提过。二战后,全球经济中心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亚太地区被视为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所以那个时候由机构提出,可以建一条长达1.4万公里的铁路网,链接中国、东南亚一直延伸到中东与欧洲地区。不过设想始终只是设想,当时没有哪个国家当真。

直到1995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可以建设一条由中国云南省,延伸至中南半岛,直到马来西亚东部以及新加坡的铁路网,此时的泛亚铁路就已经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大体上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马哈蒂尔提出泛亚铁路正式方案时,冷战已经结束,全球化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各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开始更加明显。因此,很多国家不再选择单打独斗,而是以区域为划分,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1993年,欧洲国家放下百年恩怨,成立欧盟。

一年后,美国拉着加拿大、墨西哥,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可以说,区域自由贸易就是全球化的趋势。

虽然说东盟早在1967年就成立了,但东盟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沟通平台,经济一体化程度远不如欧盟。

因此,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使得压力就来到了亚太这边。中国加东南亚,人口总数超过20亿,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如此高密度的人口,却没有一个高度自由贸易市场,肯定是不合理的。

但问题是,东南亚国家不像欧洲国家,有工业底子,美国设计的经济体系下,东盟国家基本上是以出口初级原料,或者服务外包为主,主要客户就是欧美国家,这种设计就让东盟国家除了新加坡外,都处在经济食物链的下游位置,话语权并不多。

没话语权,就意味着要随时面临西方的讹诈。比如说,前几年,欧美就以马来西亚强迫猴子劳动为由,制裁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业,你让马来西亚人何处说理去?

因此,泛亚铁路的建设,就是亚太国家为了摆脱西方讹诈的手段,因为泛亚铁路实质上就是要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打下基础。

现在呢,特朗普政策的"破窗效应"正在显现,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反而松动了西方主导的经济秩序。当美国可以不顾契约精神,撕毁刚签署的协议时,谁不渴望多一条出路?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朗普的上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泛亚铁路的进程。

0 阅读:24

闫树军论评

简介:用照片、档案、文献,传播,讲红色历史,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