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日里冷得直哆嗦的街道上,钱三强正跟他的哥们儿聊着天,突然间,他拔腿就往另一边冲。那边有个穿得破破烂烂、正沿街要饭的老人家。钱三强一把抓住老人的手,眼眶都湿了,声音都带着哭意:“哎呀妈呀,怎么会是您呢!”
叶企孙,那可是个培养出众多顶尖人才的教育大家。
你或许难以相信,不少人了解了叶企孙先生的一生后,常常在深夜里难过得泪流满面,实在是太过辛酸。这让人不由得琢磨,叶先生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有没有意义。
他在中国科学界地位崇高,是个教学高手,特别擅长发掘人才,还能让这些有才华的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展身手。他就像是一根燃烧不息的蜡烛,就算耗尽一生精力,也要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这个人,他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立下了大功,一共培育出了79位院士。在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里,足足有19位是他的弟子。像钱氏三杰——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都是出自他的门下。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杨振宁、邓稼先,也都是他精心教导出来的学生。
1898年7月16日,叶企孙在上海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里呱呱坠地。他爷爷在清朝当过五品官,老爸叶景澐也是个有学问的举人。这样一来,叶家对娃娃的教育那是相当看重。从这也能瞧出来,叶企孙天生就不是块平凡的料,聪明得很。
叶企孙从小受老爸影响,还没上学呢,就聪明得让人刮目相看。但可惜啊,他7岁那年,老妈就走了,老爸自己身体也不好。可就算这样,老爸也没少花心思在叶企孙的教育上。
叶企孙对物理和天文的兴趣,完全是受他老爸的影响。他老爸一有空,晚上就会拉着他到院子里看星星,还给他讲解星象的知识,目的就是激发他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让他想去探索更多。
叶企孙13岁那年,成了清华的第一批学生,时间正好是1911年初,社会上挺乱的。没想到第二年,辛亥革命就闹起来了,叶企孙没办法,只能回上海老家。到了1913年,他又重新努力,第二次考上了清华。
在清华学堂那会儿,他年纪最小,但学业和能力,一点不比别人差。说起来,叶企孙这人,天赋异禀不说,还特别用工努力。
受老爸的熏陶,他特别爱国,对于用科学来拯救国家的想法,他特别坚定。靠着出色的成绩,叶企孙18岁那年就去了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到了23岁,他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准的布朗克常数H值,这事儿一传开,整个西方都惊呆了。这个数值,物理界一用就是16年。
叶企孙25岁那年,就已经戴上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帽。他觉得时候不早了,该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了。于是,他赶紧打包好行李,心急火燎地就启程回了国。
他出国留学那五年,学习表现相当厉害,课程成绩几乎都是顶呱呱的A,也就是最高分,偶尔有个B,但从来没考过更低的分数。一回国,他立马就扎进了物理这行当里。
在清华的日子里,他亲手搞起了物理系,还当上了清华大学物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但那时候,身边连个帮手都没有,啥都得靠他自己。他几乎把所有的课都包圆了,从最开始愁着怎么招生,到后来忙着给学生上课,他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叶企孙老说自己的上海话讲得不太地道,说话还偶尔会结巴。但他给清华的学生找来的那些老师,那可都是顶尖的高手,个个都非常了不起。他却总说,他们都比自己强多了。
他眼光独到,居然请了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来教数学;还让三门课加起来才25分的钱伟长去钻研物理,这事儿真不少见。他总有办法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儿,变成现实,最后还能让人大吃一惊,真是厉害。
他一辈子都没结婚,把那些站在三尺讲台下的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上课时,他是个特别认真的老师,一丝不苟;下课后,他又变成了和蔼可亲的父亲模样,老爱叫学生们上家里玩,其实啊,是想额外给他们补补课。
搬到西南联大以后,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苦。学生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他就把自己的宿舍让出来给他们。那些没钱出国深造的孩子,他也是慷慨解囊。他这辈子,别无所求,心里头就盼着这些学生能学好本事,将来好为国家出力,这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位老先生,在1967年3月份的时候,虽然已经70岁高龄,但还是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想为他的学生熊大缜讨回公道。他不怕麻烦,到处找人帮忙,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可没想到,这么一来,他反倒被人冤枉,说是跟熊大缜一伙的,结果就被关进了监狱。
被关在牢里三年,等他出来的时候,模样全变了。本来就上了年纪,再经过那番折磨,你压根认不出来,这个人竟然是清华以前的校长,也是中国物理学的老祖宗。他的腰弯得跟个虾米似的,成了90度,再也直不起来了。就算拄着拐棍儿,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晃晃,特别费劲。
想想看,叶老以前可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居然遭遇了那样的对待。难道说,那时候的老天爷打了个盹,没顾得上人间,忘了还有这么一位一生为国奉献的学者,到老却变成了那副模样。
出狱以后,他仍旧孤单一人,两手空空。没办法,他只能走到街上讨饭,嘴里反复说着:“想回清华啊。”他心里还挂念着那些学生,心里始终装着国家。
钱三强在中关村路上偶遇了自己的恩师叶企孙,叶老师轻轻推了他一把,连忙说道:“你赶紧离开,别被我给拖累了。以后啊,也别对人提起你是我的学生。”
钱三强边走边抹泪,走一步回两次头,而他尊敬的老师却一直低着脑袋,心里头就怕被人认出来,再连累学生被抓。就这么一次,就成了钱三强和老师见的最后一面。
1977年1月10号那天,外面大雪大风冻得要命,他缩在一个小旮旯里,天一黑,他就晕过去了。后来有人好心人瞧见了,赶紧给送到医院。到医院时,他就剩半口气了,可嘴里还一直念叨着那句话:“我得回清华,一定要回清华。”
这一年,叶企孙老先生79岁了,他满怀未了的心愿,离我们而去。
到了1986年,他和他的学生们总算是得到了清白,可惜他们已经不在了。那时候,清华大学打算给他立个雕像,结果有人跳出来反对,说话还很难听,这事儿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1995年,叶企孙的铜像终于竖立在清华里头,虽说位置挺偏僻,不怎么起眼,但好歹也让叶老算是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母校。
他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高高悬挂在天际,为科学指引方向,也点亮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之路。说实话,要是没了他,咱们现在的科学界哪能有这么璀璨夺目,就像一片广阔的星空。
时代会铭记众多人物,也会让一些人渐渐淡出记忆,但有那么一些人,咱们心里头,必须得记住。
要牢记这个人,别把他忘了。要是你有了孩子,那就把叶企孙的事情,说给他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