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冈山,这里记录着毛主席的风云半生,主席心中无限的感慨,也不禁追忆起从前,并找到当地领导问了一个人。
“袁文才的遗孀现在过得如何?”这件事是井冈山上发生的一大憾事,困扰了毛主席半生。
袁文才究竟是谁?当时井冈山发生了什么事,让毛主席如此遗憾呢?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共发起了秋收起义,可是是在攻打城市中心屡屡受挫后,毛主席决定要改变策略,在井冈山建立一个根据地。
毛主席选这里,是因为这里离中心城市远,国民党的力量还没有渗透到这里,而且这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最主要的是,井冈山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易守难攻。

可是想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有一点比较难,那就是这里有两支农民武装,要是想在这里建根据地,就得争取这两支队伍的同意。
两支队伍的领导者分别是袁文才和王佐,这俩人都是参加过大革命的。
袁文才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曾送他到私塾念书,只是因家庭贫困,导致中途辍学在家。

可是袁文才的求学之路并未从此中断,1921年,他又考入了永新县禾川中学,但是入学一年后,就因为父亲生病再次辍学,彻底回家务农。
当时的农民备受压迫,农民没有地只能给地主打工,地主又不做人,长此以往下去,农民就决定起来反抗,袁文才也就因此参加了当地的刀马队,并在其中担任了参谋长。

1926年,袁文才又受到湖南农民运动的影响,举行了宁冈暴动,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袁文才则担任总指挥,11月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即使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袁文才依旧率领农民自卫军坚持斗争,并在党的指示下,带领军队攻进了永新县城,营救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和群众。

只是后来敌人反扑,袁文才的农民自卫队抵挡不住,就撤回了宁冈茅坪一带,并利用地理优势,隐秘在高山中,与敌人做斗争。
王佐和袁文才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3年参加了绿林武装,1927年又在大革命的影响下,将队伍改编成了农民自卫军,配合袁文才得队伍行动。
在攻克永新县城的时候,也有王佐的帮助,后来他和袁文才一起撤到了宁冈一带,并继续坚持战斗。

这两支武装队伍在井冈山待了很长时间,对于井冈山都非常的熟悉,毛主席自然是需要得到这两支队伍的支持的,有他们在,根据地就更容易开拓。
袁文才是共产党,从他那里下手的话会更容易一点,比较难的地方是,袁文才对于这支工农革命军并不了解,自然也会担心他们来到井冈山以后,会不会夺取地盘,那他跟王佐的队伍会不会没有容身之处了。

所以毛主席决定先找袁文才谈谈条件,1927年10月,古城会议召开,袁文才也派了40多个代表参加了这次的会议。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又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小心谨慎的袁文才,还是有些担心的,怕毛主席此行不是来谈判,而是要明夺,因此他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了二十多个人,到时候一有不对就动手。

可等看到毛主席只带着几个人来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有点“小人之心”了。这次谈话进行的相对顺利,毛主席甚至还宣布要送给他们一百多支枪。
毛主席知道,袁文才的队伍虽然人数有一百五六,但是枪支只有六十几支,要送给他们一百支枪的话,那就能做到人手一支了。
其实毛主席知道袁文才不让工农革命军上山,就是担心工农革命军抢地盘的话,他们没有枪就无法应对,现在毛主席把枪送到了对方手上,就等于将主动权交到了对方手上。

袁文才就是因为看到了毛主席的诚意,所以他表示会竭尽全力为工农革命军解决难题,同时也答应会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在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后,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也接受了改编,并参加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他们二人为创建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果却在3年后被错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井冈山根据地在朱毛会师后,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可这中间不是没有矛盾的,尤其还是历史遗留矛盾,比如说“土客矛盾”。
袁文才和王佐都是客籍人,但当时湘赣边的领导都是土籍人,占据了大多数。这种土客矛盾自明清时期便存在,虽然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之后,面上显得很和谐,但背地里是“风云四起”。

尤其是在权利重新分配后,新的矛盾显现了,由于客籍人占据少数,所以他们只能在九个常委席中获得两席。
即便如此,土籍人依旧不满意,希望能够打破这种局面,这也就导致土籍常委经常找袁文才得麻烦,矛盾不断激化。
还有另外一点原因是,袁王二人是绿林好汉出身,简单来说就是土匪,所以身上难免有一些土匪的习气未改,很多人都对这一点不满。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一项《决议案》,其中对于土匪也做了阐述,甚至主张严厉镇压。
毛主席明白这一条中也包括袁王二人,可是这二人的情况和其他土匪不一样,所以中央暂不执行。
但袁文才终究是听到了一些风声,以为中央要对他们动手。会议之后,袁文才又被调离原部队,成为红四军参谋长。

1929年1月,红四军的主力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文才也随军出征,可不久后,袁文才却悄悄返回了井冈山,找到了王佐。
他们二人还是对于议案的内容担心,这时何长工对他们说,组织并不打算执行政策,二人这才稍稍放心,可土客之间的矛盾没解决,人们对土匪的憎恨也没有减少,这就导致了日后袁王二人的悲剧。

1930年2月,湘赣边界特委斋开了会议,会议中,他们对袁、王二人进行了指责,说他们不服从指挥,擅自脱离队伍等等。
袁王二人自然是不服气,据理力争为自己辩解,双方因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袁王二人被说成有“动摇”倾向,特委还质疑他们与国民党地方势力有联系,并且再次搬出了六大决议。
于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特委做出了处决袁、王二人的决定。
接到这个命令后,彭德怀也有过怀疑,可最后还是执行了这一命令,于是2月24日,袁文才和王佐在永新被杀害。

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登时愣在了原地,口中说着:“这二人杀错了。”可惜事情已经发生了。
1950年,袁文才和王佐的冤假错案终于平反,恢复了名誉,二人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袁文才、王佐两人,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为他们的去世感到遗憾。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接见了袁文才和王佐的家人,他还亲切的称呼袁文才的妻子为袁文嫂子,并对其表示慰问,之后毛主席还和袁、王二人的家人进行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