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东吴孙家,到底是怎么起家的?扒一扒孙坚的发家史!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11-06 19:27:15

前言

作为魏蜀吴三国的其中之一,江东吴国虽然总是被后人嘲弄为“江东鼠辈”,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够建立这样的基业,就说明孙氏绝对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的。

作为吴国的奠基人,孙坚不仅有两个有能耐的好儿子,自己也是个当世豪杰,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谋,带领孙家从地方豪强逐步崛起,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孙坚一开始的起点并不高,不像袁绍那样家族四世三公显赫一时,那他是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建立起这么大的基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孙坚的发家史!

一、少年英杰

孙坚出生于东汉桓帝在位年间的永寿元年,也就是公元155年,说来这一年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垂千古的豪杰诞生,那就是曹操,不过这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传说孙坚出生之前天降异象,孙家祖坟上盘悬着五色云,一直绵延了好几里,住在附近的父老乡亲们全都好奇地去围观,还有人说这就是孙家强盛的预兆。

不仅如此,孙坚的母亲怀着他的时候也做了奇怪的梦,因此心中惶恐不安,但是却有人认为是这是吉兆,果不其然,孙坚一出生就容貌不凡。

孙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是在吴郡富春一带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因此孙坚在家族的教育下自幼就不同凡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能。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且性格刚毅豁达,喜欢冒险,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县吏,开始为他日后的从军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坚十七岁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就初步展现出了他的有勇有谋,当时孙坚和父亲到钱塘江一带捕鱼,偶然遇到了一群海盗抢劫了过往的船只后正在分赃。

过往的船只见了海盗近在眼前都不敢继续前进,被劫掠是小事,丢了性命就不值了,于是孙坚的父亲也想绕过这个地方另找别的路。

但是孙坚却毫不畏惧,即使父亲不同意他也抓起身边的刀,随后孤身一人一边冲向海盗一边装出指挥同伴包抄他们的样子。

海盗见了之后果然上当,以为孙坚是人来捉拿他们的,于是马上惊慌失措地扔下财物就四散逃跑,但孙坚却一直追杀他们到全部解决才回来。

这件事之后,不仅孙坚的父亲对儿子刮目相看,他的英勇表现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孙坚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了当地著名的英杰。

不仅如此,当时许昌在会稽郡一带聚集起了数万乌合之众四处抢劫,还自立为“阳明皇帝”,于是孙坚就和州郡官兵一起出兵,成功将许昌等人一网打尽。

这一战孙坚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在东吴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不仅当地名人纷纷同他结交,就连朝廷也逐渐注意到了这个活跃在江东地区的豪杰。

二、初露锋芒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发动之后瞬间席卷了整个中原,就连朝廷派出军队镇压也不管用,朝廷军在黄巾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

于是孙坚察觉到了机会,于是招募了一千精兵开始南征北战,在宛城之战中,孙坚更是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士兵冒着飞箭流石攀上城墙,与黄巾军展开战斗。

孙坚麾下的将士们都训练有素,因此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因此这场战斗的结果就是将士们在孙坚卓越的领导力下,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最强实力杀敌,最终一举攻下了宛城。

但是孙坚的战功可不止宛城之战这一场战斗,他在整个平定黄巾叛乱的过程中都频频大捷,为朝廷平定黄巾军叛乱作出了巨大贡献,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黄巾起义平息后,孙坚仍旧跟随朝廷出征,在车骑将军张温的带领下前往平定凉州叛乱,他率军深入敌后,使用的计谋和战术极其灵活多变,多次击败叛军。

孙坚在这场战斗中再次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英勇表现也赢得了张温的赞赏,进而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于是被提拔为别部司马,终于如愿进入了武官系统。

然而随着天下大乱,需要孙坚的战场只会越来越多,比如中平四年长沙爆发叛乱,于是朝廷就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负责前往平定叛乱。

这次孙坚也不负众望,他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平定了叛乱,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都被他用来治理长沙,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改善民生,不仅朝廷对他的成就非常满意,也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赞誉。

但是孙坚在长沙太守任上更重视的还是发展军事,于是他就开始扩招军队,招募当地的青壮年男子组建起了精锐的“江东子弟兵”。

此举不仅巩固了朝廷在当地的统治,这支精锐军后来也成为了孙坚的班底,更是保证东吴政权建立起来的重要支柱。

三、悲壮结局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不仅有各种叛乱势力需要镇压,其实最乱还是朝廷,毕竟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就是皇权面临巨大危机,已经快要站不住脚了。

这其实也是东汉将近两百年间的通病,毕竟在汉末乱世之前,皇权就一直风雨飘摇,不是被太后掌控就是被外戚掌控,甚至还会被宦官掌控。

东汉末年就有一场“十常侍”之乱,但是没人想到宦官乱政被镇压下去了之后,紧随其后的董卓更是一个重量级的祸害,因此很多地方的军阀都打着灭董贼的旗号出了兵。

带起了反抗董卓这个头的正是孙坚,他率领军队北上,先是逼迫荆州刺史王睿自尽,后又斩杀南阳太守张咨,最终在鲁阳与袁术会合。

得到了袁术的支持后,孙坚继续出兵反抗董卓,多次击败董卓的军队,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一场战斗就是阳人之战。

因为《三国演义》,人们往往以为华雄是被关羽斩杀的,但在真实历史上,其实是孙坚率领军队大败董卓军队,随后斩杀了董卓的部将华雄,由此威震天下。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极为巧合的故事,众所周知传国玉玺是从秦始皇传到汉朝皇室手里的宝物,它的存在就证明了政权存在的正当性,然而它却在东汉末年的宫变之中意外丢失了。

当时孙坚刚刚结束了与董卓军队的激战,攻入了洛阳城,士兵们开始在皇宫的废墟中搜寻战利品,希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物品。

没想到孙坚的一位亲兵在皇宫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异样,他小心翼翼地从井底捞出了一个精致的匣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个玉质的印玺。

孙坚闻讯赶来后仔细查看了这枚印玺,发现它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还有一个角缺失了,正是当年王莽篡汉的时候被太后王政君摔掉的,原来这正是象征皇权传国玉玺!

孙坚得到这枚玉玺之后欣喜若狂,但是并没有声张,他深知这枚玉玺可能带来的巨大麻烦,于是就将它交给了妻子吴氏秘密保管。

但是可惜的是,后来吴氏被袁术拘留的时候,传国玉玺也被发现了,于是就被袁术抢了过去,东吴就这样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结语

虽然孙坚一生南征北战英勇无匹,但他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进攻荆州的时候,他和荆州守将黄祖进行了交战,黄祖假装败逃,实际上是引孙坚进陷阱。

当孙坚追击到了竹林里的时候,就中了黄祖提前埋伏下的暗箭,最终不治身亡。虽然他的去世无比可惜,让东吴政权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柱,但是幸好他在世的时候已经为江东奠定了基础。

0 阅读:34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