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攸木拉山口位于阿里地区霍尔巴乡西侧,是日喀则市与阿里地区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雅鲁藏布江与印度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当我从西藏到新疆摩旅,经过这里的时候,曾经在半山腰经历了一次大堵车,用无人机前往路口查探,才知道是因为有辆陶罐车侧翻所致。有趣的是不少越野性能优秀的私家车就跟得到特许通行证一般,在犹豫讨论片刻后,纷纷循山地土坡而上,竟然很快开辟出一条野路,成功走直线抄了近道上山。


虽然我也有心尝试,但留恋于四周荒无人烟的高山草甸,此时并未着急。航拍视角下,山口两侧呈现出一片金黄与翠绿交织的壮美景象。由于地处高原腹地,这里几乎看不到人烟,保持着最原始的自然状态。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平缓开阔的山口地形,与周边陡峭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无人机从高空俯冲而下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冰川侵蚀留下的U型谷地,以及星罗棋布的冰碛湖,这些都在无声诉说着地质变迁的沧桑故事。


据说马攸木拉山口的气候条件极为严酷,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冬季最低温度可达-30℃,即使在最温暖的七月,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因为高处的海拔超过5200米,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一,但对于“久经沙场”的我来说,好像只比平时会多咳嗽几声,再无其它不适。


当然,对于小飞机来说,高原上的大风确实是最大的威胁,因为拍摄时常常收到突如其来的强风警告,所以基本上都在一公里范围内活动。至于传说中成群的藏野驴和藏羚羊,更是连根毛都没拍到。事后有当地人告诉我,可能刚好碰到它们迁徙,所以才难得一见。


关于造成道路拥堵的源头,这个弯道已然满目狼藉,好在摩托车通过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被路口的工作人员要求关闭行车记录仪,对此倒也并不意外,应声配合即可。不过时隔久远,放点之前航拍到的小图应该没什么关系吧。目测应该是大车转弯不慎,造成的侧翻事故,好像并无人员受伤。

总的来说,翻越马攸木拉山的国道路况比预期中的要好很多,除了偶尔会因为车辆“高反”,感觉动力不足外,再没碰到过任何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路大车和小车比例基本上55开,可见虽然地处荒凉,当地的基建却并不逊色于内地。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从四周随处可见的车辙痕迹上看,应该有很多自驾爱好者曾在这一带越野,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真会玩,可能位置太过偏远,所以才无人管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