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凭借对外输出武力,美国在过去几十年来用大棒加胡萝卜的方式,威逼了一个又一个国家臣服或者妥协,而美国军火商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为何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可以打那么久?抛开所谓的局势复杂、利益牵扯太多不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军火商们不愿意看到“战争的结束”,因为在他们看来,有争斗和冲突才能一直有武器的需求,自己的生意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维持下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五角大楼在实施一些削减军力的方案时,都会在该国国会遭到一定的阻力。
而今年美国在军火交易上最“亮眼”的一次操作,莫过于是前不久的“法澳潜艇事件”了。法国、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多年来各方都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但表面上的好并不代表大家心底里也都好,伴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美国高层也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亚洲以及太平洋方向,至于那个曾经叫嚣着建立独立自主的“欧洲军”的马克龙,则干脆被晾在了一边。这还没完,趁着法国上下没回过神来的时候,美国直接从其手中抢走了原本应该给澳大利亚海军供应潜艇的订单。
再之后,三方围绕着“谁先背信弃义”展开了猫和老鼠的游戏,美国说我们以为法国人早就知道,澳大利亚人坚持说早就通知了法国人,法国人则表示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最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为了“自证清白”,甚至主动亮出了自己与马克龙的私下录音,引发了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至此,西方国家之间表面上的和气已经被戳穿得体无完肤,平时看起来兄弟情深似海,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利益当先,即便法国十分生气,在美总统拜登说了一些软话之后,也就自己找了台阶下来,毕竟从大局面上,法国与美国彻底闹掰是不现实的。
至于美国方面,尤其是拜登为何主张从法国手中抢掉这单,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美国的日子不好过,与英国结伴为澳大利亚建造一支潜艇部队,俨然能让两国获得丰厚的收入。第二,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处理所谓太平洋事务的急先锋,多次在多个场合上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所以美国也愿意给予一定的“回报”。第三则是一定程度上敲打法国,毕竟北约内部,德国和法国的实力都在欧洲国家中领先,德国早就习惯了美国的驻军,偏偏法国这次颇为不满,在多个国际问题上也与美国互呛,因而美国来这么一手,也是在告诉法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美国依然有能力让法国哭鼻子。
总之,来来回回几个回合,大家也都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对于马克龙来说,毕竟没有牵涉到原则问题,无非就是买卖做不成了,所以干脆也就接受了这么个事实。但大家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吗?显然没有。伴随着阿联酋斥资百亿购买法国阵风战斗机的消息出现,作为法国总统的马克龙,想必又在拜登这个手段颇丰的人面前风光了一把。
可以看到,阵风战斗机虽然性能略次于F-35战斗机,并不具备隐身性能,但其多年来对外的良好销售记录,以及较高的性价比,依然收获了很多中等国家的青睐,而阿联酋又一直以来是美式装备的“拥护者”,此番突然掉过头来大量购买法式装备,俨然是公开在美国面前向法国示好,这样的操作,马克龙怎么能不高兴?此外,中东地区向来被美国高度关注,一般来说是容不得其他国家插手干扰的,但法国这次硬生生地从阿联酋手中拿到了这个大单,不可不谓是“扬眉吐气”。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美国在私下里默许了阿联酋方面这样的行为,给马克龙一个补偿,也给双边关系的修复一定的机会,至于阿联酋,其实本身并没有大量的战机需求,面对伊朗时有驻扎在中东的美军已经足够,一次买这么多的阵风战机,颇有一些“扯大旗作虎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