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香港过去是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在那个时期,香港不仅是国际贸易的核心枢纽,还是处理许多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关键通道。由于这种特殊地位,香港成为了中国资金流动的集中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在统治香港期间,从中获取了巨额经济利益。关于具体赚了多少钱,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英国通过各种商业活动和政策,在香港积累了大量财富,但确切的金额始终是个谜。这段历史的经济影响至今仍是讨论的焦点,但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
曾参与中英谈判的前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曾估算,英国每年从香港获取的经济利益不低于1000亿英镑。这个数字反映了香港在当时对英国经济的重要贡献。周南作为谈判亲历者,其评估具有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这一估算也揭示了香港回归前,英国在该地区享有的巨大经济利益。
【一、周南其人】
周南在中国外交领域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亲自参与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整个谈判过程,并曾担任中国驻香港的最高行政长官。因此,他对香港事务的洞察力在中国政府官员中无人能及。
周南的父亲曾在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中担任文职,这让他从小就对文科有了深刻的认识。工作后,周南被誉为“诗人外交家”。不过,他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文学才能。
周南的外交才能是他后来担任外交官的重要基础。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后,他随部队来到鸭绿江边。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战俘管理工作。与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战俘打交道,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外交实践。这种经历为他日后从事外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鸭绿江边的工作经历,标志着周南外交生涯的开端,这段旅程持续了47年。随后,他历任瑞典和巴基斯坦的大使,并升任外交部副部长。1984年,周南接替姚广,开始处理香港事务。
周南已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了几年,多年的外交历练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当他抵达香港时,却感到十分意外。英国人在这里获取的利益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二、欢迎来到,“资本主义桥头堡”】
在周南看来,当时的香港正处于其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座城市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与内地共同迈向繁荣。但香港与内地城市有着显著区别,它早已发展成为一座高度国际化的都市,堪称中国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城市。
上海和台北,与当时的香港相比,明显逊色不少。自19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大陆实施了持续的经济制裁,这直接推动了香港经济地位的迅速上升,同时也彻底改变了香港的经济格局。
港英政府当时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那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消费品匮乏,也没有顺畅的出口途径。但香港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这里既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又有完善的进出口网络。为了更高效地推动出口,香港开始从单纯的商贸港口向制造业重镇转变。
20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亚洲转移。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众多欧美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生产基地。这一产业转移趋势极大地推动了香港的经济腾飞。纺织、服装、五金等传统制造业在香港迅速崛起,同时玩具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香港由此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制造业中心,为后续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岩户景气"高速增长期,这对香港制造业构成了严峻挑战。但英国适时向香港提供"特惠关税待遇",使香港不仅保住了中国市场,还成功开拓了英联邦国家市场。这一政策红利让香港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与生机。
正当香港经济逐步向好之际,一股外来势力悄然介入。这股势力便是来自英国的资本力量。
【三、投资香港,赚快钱】
长期以来,香港一直是亚洲金融的核心枢纽,特别是在日本经济崛起之前,这一地位尤为突出。英国政府将香港定位为一个“自由港”,在这里,金融政策相对宽松,港英政府采取的是“积极不干预”的策略。
香港的银行业格局中,外资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比例高达80%。其中,英国资本控制的银行尤为突出。以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这两家金融机构均属英资背景,在香港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
英国人在香港的经济策略并不涉及全面掌控各行各业,而是集中精力把控银行业。这一做法的核心在于,任何商业活动都离不开资金投入,而一旦需要融资,英国资本便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本地企业中。这种间接的控制方式,体现了英国人在香港经济管理上的精明之处。通过掌控金融命脉,他们无需直接干预具体产业,却能有效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这种策略既保证了英国的利益,又维持了香港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可谓一举两得。
周南部长分析指出,英国长期拒绝归还香港的根本原因,正是基于这一关键因素。
当时的香港简直就是一个金矿。自从房地产市场被炒起来,港英政府赚得盆满钵满,毕竟他们牢牢控制着香港的土地资源。像长江实业、恒基实业、新世界这些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公司,最初都是靠着跟港英政府联手开发项目才挖到第一桶金的。说白了,没有港英政府的点头,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起步。
香港凭借其免税政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物,享有“东亚购物天堂”的美誉。在改革开放之前,香港是台湾游客的热门旅游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内地游客也纷纷涌入香港。
香港的旅游行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各类高档商场和豪华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繁荣景象直接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升温。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英国资本的影响力始终如影随形,深植其中。
1971年,联合国总部首次升起了中国国旗,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回忆,当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紧密合作,共同抵制霸权主义。他强调,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不仅是少数大国的特权,也应当为所有成员国所共享。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每年1000亿英镑,相当于1万亿人民币以上,香港还能保持繁荣安定,厉害啊!电视剧果然没骗人,香港处处都是黄金。毕竟香港面积才11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要贡献10亿。
西方殖民者是开善堂的,就是为了落后国家发展!
中国强大了一定要奴隶殖民英国才是硬道理才是国策。
扯淡吧,八十年代香港GDP也就千亿美元,九十年代一千五百亿美元,当时美元英镑汇率是1:1.3。
不知道现在香港向大陆交钱?
英国在香港最少拿超过10万亿港元
这些钱是中国香港的!应该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