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德刚下台,英国专家就跳出来说:中国是最大受益者?这说法听着像“走了对门邻居,楼下卖菜的发财了”。
中东乱成这样,中国反倒“坐收渔翁之利”?真相到底几分真几分假?今天就让我们掰开揉碎讲一讲。

2024年11月27日,黎以冲突停火协议刚刚生效,叙利亚西北部战火骤起。这场由“沙姆解放组织”为首的反对派武装发起的突袭,一路打进阿勒颇与伊德利卜两省。
两周内,大马士革局势逆转,12月8日,阿萨德宣布放弃总统职务,并飞往莫斯科避难。
就在这个局势急转直下的节点上, 英国拉夫堡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Ali Bilgic发表评论,声称:中国将成为此事的“最大受益者”。

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这不就像有人家里失火,邻居家窗户亮了灯,就被说“肯定是放火的”一样?
这位来自拉夫堡大学的专家的“论证”是这样的:伊朗作为阿萨德最主要的支持者,在叙局势崩盘后,会更加依赖中国,从而推动中国影响力在中东扩张。
这逻辑看似顺畅,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中国一贯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主张政治解决、反对军事干预,这一点在过去十多年多次在联合国表态明确。

而且,中方曾于2023年正式邀请阿萨德夫妇访华,体现的是对主权国家合法政府的尊重,并不是趁乱下注。
其次,阿萨德的突然垮台,对所有域外国家都是震荡式的变量,包括中国。虽然在过去十余年中,中国在叙投资有限,主要聚焦人道援助和政治斡旋。但乱局一开,重建不确定性上升,商贸环境极其恶劣,何来“得利”?
再者,说中国“获利”,那得对比谁“失利”?俄罗斯在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赫梅米姆的空军基地都处在高度警戒状态。
伊朗“抵抗之弧”被截断;土耳其边境安全重新陷入紧张局势;唯独中国,没有在战场上下注,更无军事介入,谈何“意外收获”?

Ali提及中国曾促成2023年沙特与伊朗和解,便以此为证推导中国在中东将顺势上位,这逻辑只能叫“倒果为因”。中国讲究和而不同,讲的是“愿者合作”,不是“趁火打劫”。
一句话总结:别人炸锅,中国点个灯就被说成“掌勺的”,这逻辑确实太烧脑。
阿萨德走了,谁哭得最响?阿萨德这人,很多人记得他是个“眼科医生出身”的总统。2024年12月,当他乘坐俄罗斯专机飞往莫斯科寻求庇护时,中东这片土地上的板块跟着哆嗦了一下。
哭得最响的,是伊朗。2024年12月28日,伊朗外长抵达北京,展开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访华。
表面看是“例行访问”,但背景比谁都清楚:叙利亚战局突变,伊朗腹背受敌,急需与中国协调对策。

中伊双方会谈议题异常密集:安全、能源、政治、巴以冲突、中东安全架构……一个不落。中方明确表态:中方支持中东国家主权完整,反对外部干涉,愿与伊方一道推动地区和平。
这不是空头话术。在2023年,中国成功促成伊朗与沙特的复交,打破中东冷战僵局,也让中方获得两国共同信任。
伊朗自然明白,在当前形势下,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是“外交突围”的首选通道。
伊朗现在面临“双重困境”:内部经济萎靡,外部战略受创。“抵抗之弧”几近崩塌,从加沙的哈马斯,到黎巴嫩真主党,再到叙利亚亲伊武装,一夜之间全线告急。

更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在2025年1月重新上台,其竞选承诺中多次强调“对伊朗强硬”,甚至不排除“授权以色列打击伊朗关键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阿萨德倒台不只是“少了一个盟友”,更像是伊朗外交战略的支柱被拔了一根筋。叙利亚曾是伊朗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武器补给通道,现在成了“无法通行”的死道。
伊朗此时“抱紧中国”,表面看似战术合作,实质上是战略求生。中方也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不煽动、不煽火、不乘虚。王毅在会谈中再三强调,“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
这句定位,既是对伊朗的安抚,也是对那些臆测“中国扩张意图”的西方舆论的直接回应。

有些人总爱说,“中国不动声色地坐上了中东外交的主桌。”这话听着像是在夸,其实是明着夸,暗里埋。
缘政治的“空座”不是随便能坐的。谁主沉浮,不靠坐姿,靠的是功夫。中国长期在中东坚持四不政策:不干涉、不驻军、不划线、不选边。
看看别人怎么干的。美国派航母、搞制裁,搞颜色革命,结果中东乱了三十年。

俄罗斯扔空炸,扔导弹,结果阿萨德上上下下忙活九年,最后也还是落得仓促离场。土耳其“左右逢源”,支持部分反对派,同时出兵压制库尔德,结果叙北边陷入多重割据。
反观中国,始终是和事佬,不是战事佬。2023年,促成沙伊和解;2024年,推动加沙停火谈判;在人道救援、难民救助、基础设施恢复方面,稳扎稳打。
你说这种作风像是“趁乱发财”的人么?Ali Bilgic教授的“受益论”,其实反映的是一种西方惯性思维:你不跟我一起乱,就是在偷偷捞。
但中国的逻辑是反着走的。中国强调“和平发展”,重视“共赢合作”,倡导“安全不可分割”,并提出构建“中东可持续安全架构”——这是战略设计,不是趁火取暖。

如果说谁真在这次政变中“得利”,那也得看这“利”是怎么得来的。中国得的是信誉,是形象,是一张中东国家普遍认可的外交名片。它不是用炮弹换来的,是用信任换来的。
而那些以为“只要别人退场,自己就能登台”的逻辑,只会在混乱中陷得更深。
参考资料: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倒台: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bbc中文网.2024-12-10
伊朗外长结束首次访华,专家:双边关系从“背靠背”走向“面对面”.澎湃新闻.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