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小米要求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的消息冲上各个自媒体平台的热榜,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居然第一感觉是“大惊小怪”,这届网友们的抗压能力这么弱了吗?但是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些年互联网公司的“牛马”经历,原来只是自己已经习以为常了,突然有点心酸。
从各种消息途径了解到,确实有小米员工回应称情况属实,甚至有的组被要求日均14、15小时,以及经常不满11小时将会面临随时被开除的风险,就以上信息来看,这样的工作强度确实有点离谱。想想看,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吃饭、通勤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还能有多少?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加班,而是把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吞噬了。
其实,这种超长工时的现象在互联网行业绝非个例。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高科技企业从业者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或以内,近三分之一的人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1小时。互联网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比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多出10.2%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太过激烈,技术迭代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快速推出产品,只能不断压榨员工的工作时间。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赛跑,大家都在拼命往前冲,生怕被淘汰。另一方面,可能也和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部分企业觉得员工工作时间越长,产出就会越多,却忽略了员工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劳累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
小米曾经是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公司,“不洗脑、不开会、没有KPI、不需要打卡”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让人向往。可如今,从996到更严苛的工时要求,变化实在太大。雷军开创的996工作制曾被众多互联网公司效仿,如今小米部分部门的工时要求甚至远超996的强度,而且工时还和绩效挂钩,工时排名靠后的员工可能会被约谈甚至劝退。这种管理方式,让员工们压力巨大,每天都在焦虑自己的工作时长够不够,哪还有心思去专注工作内容本身呢?
从法律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就算因为生产经营需要加班,一般每日也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小米的这些工时要求,很明显是违反劳动法的。虽然小米在供应商社会责任行为准则里规定员工工作时间不得超上限,加班应自愿,但实际情况却背道而驰。一些公司还通过申请“不定时工作制”来规避加班工资,这对劳动者的权益损害太大了。
和国际科技巨头相比,谷歌、微软等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制,人家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流程来提升生产力,而不是一味地让员工加班。长时间工作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更高的产出,过度疲劳只会让员工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创造力也会被消磨掉。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身体上,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各种毛病都找上门来。精神上,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而且,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家庭关系也会受到影响,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矛盾自然就多了。
六、改变之路:共同努力打破不合理局面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社会舆论和媒体都在关注这件事,大家对劳动权益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专家也说了,员工有权拒绝违法的超时工作要求,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对于小米这样的企业来说,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合规管理,建立明确的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别再用口头传达这种方式来规避法律约束。其次,与其让员工长时间低效率地工作,不如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加强团队协作。最后,要多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检查、心理辅导等福利,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互联网行业的加班文化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这需要企业、员工和政府共同努力,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员工增强维权意识,政府加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局面,让大家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里工作,实现真正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更多消息欢迎关注公众号 :朵吉在线
牢厂996是狼性,除它之外都是吸血鬼[大笑][大笑][大笑]
都是在压榨劳动力
去看看外企和特斯拉?
不干不就行了只要饿不死就硬挺着,还不一定谁熬过谁里
那就别作吧,自己去的。当表子还想新牌方。请问那个厂不加班。有种的你去问一下那些打工人谁不想加班,拿基本工资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