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祥云湾熙云堂
我们这个群整个行程的安排是,7点10分从黄石发车,预计10点10分到达祥云湾。然后在景区待5个小时,自由活动,下午3点从祥云湾返程。对于男生而言,除非你在痴迷于拍照这件事上超过了我,在祥云湾转一个小时便足够。但对于那些老年女生而言,10个小时也不够她们耗的。
我查看了自己的手机片,第一张片子拍摄于上午10点04分,最后一张片子拍摄于13点29分。也就是说,我在祥云湾待了不过三个半小时。相机没拍多少,手机片拍了600多张。后来实在是有点扛不住,回到车上休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也都回到了车上。最后老大决定下午2点返程。因为是临时通知嘛,磨蹭到2点40才发车,和原先预计3点发车的时间也差不多少。


三个半小时,我在祥云湾来来回回转悠了四趟,只是在最后一趟才想到要做个旧宅子的专题。这个时候新鲜感早已过去,提不起劲来,草草寻找了一通完事,因此找到有铭牌的旧房子并不多。找到并且拍下来的,从照片上看只有11座。资料上说祥云湾有53座复活了古建,如果那些牌坊也算的话,我发现的不过其中的四分之一罢了。所以,大家不可以我写的文字来评价祥云湾,也许它还有很多内在的、深层次的内容没有被我发现。
这个月16日,本地有一个群也要去祥云湾。本来我很早就交费报名了,但后来贴出来的时间不是很如我愿,中午12点出发,晚上7点返程。群主的想法是既看白天的祥云湾,也看晚上的灯光秀。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但对于我而言不是很适应,因为我晚上基本不出门。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后来报名的人很多,到了200多人。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见到这个架势有点吓住了,再加上16号突然出来一个应酬,想到既然这么多人,也不多我一个,于是退出了。
之所以还想去一趟祥云湾,还是想把这些老房子,老房子的构建给拍一拍。下午为什么不好呢,因为上午去的时候,那些占据了老房子的餐饮店还没有食客,房子里头空空荡荡的,进去拍照不会妨碍到别人,下午是餐饮店很忙的时间,前客未走,后客又来,人流不断,我跑进去拿了台相机在食客们中间东拍西拍,又不在人家那里消费,很是不像话。犹豫再三,就把报名给退了,感觉好对不住那个群的老大,借这里向她道个歉。



后面还有四座带了铭牌的房子。先找一座主家相对比较靠谱的宅子来说吧,这就是现在做了“繁华万妖楼”的熙云堂。熙云堂的牌子上是这样写的:熙云堂,原主人彭春农,建于道光年间。彭春农是宣南诗社成员之一,他爱乡如亲,常施衣馈药、建义塾、育弃婴、凿义井,被称为“彭大善人”。宅名源自“郁郁云烟当昼丽熙熙景物共春融。”寄托他希望生活光明,如流水一般自在的愿景。

上面是原文。历史上的确有彭春农这个人,他叫彭邦畴,江西南昌人,嘉庆十年的进士,后进入翰林院。古代的科举制度很麻烦,如果一个人向学,并且希望步入仕途,他的一生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即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只是喜欢读书,但没有参加并且通过科举考试,这人就是是一介白丁,也叫做白衣。水泊梁山最初的老大王伦,叫白衣秀士,就是因为他没通过科举考试,但又不甘心做个没文化的人,于是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诨名。
白丁有如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他的人生中的第一笔字,第一张画就是童生。童生和秀才的考试是连在一块儿,先得参加童生试,取得考生员的资格,接下来参加生员的考试,考中了的便成为“生员”,即我们常说的“秀才”,没通过的,便是“童生”。《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六十岁依然是童生,后来几个做生意的人给他捐了个监生,有了“生员”的资格,才能参加高等级的考试。



秀才虽然不能当官,但也有一定的特权,最重要的是,他前面的道路是已经基本通畅,有努力的方向了,比如他可以考举人。但考中举人也未必可以做官,还得等补缺,即使有了补缺,做的也是很小的官,大致相当于股级干部吧。前面讲的谢举人便是为此郁郁不乐,因此建了双南堂的。不过举人可以考进士,考中进士的人是一定可以做官的,官大官小却也说不定。但是,优秀的进士可以进入翰林院,作为高级官员的人才储备。好了,彭春农就是一位翰林。
宣南诗社是嘉庆、道光年间出现的一个诗人集团,这些人都是翰林院的翰林,等着当官,闲得蛋疼,写点无聊的诗,用来消寒度暑。不过“郁郁云烟当昼丽,熙熙景物共春融”这两句诗不是彭春农写的,而是寇準的诗。寇準这人大家都知道的了,宋真宗的时候做了宰相,而且最后劝谏宋真宗御驾亲征,和辽国的萧太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使北宋获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发展的机会。


寇準的这首诗是一首应制诗。所谓应制诗就是皇帝写了一首诗,然后叫臣僚们应和也写一首诗。最初的应制诗相传起源于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的联句,说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联句,起手他写一句,后面给接下去。因为每个人只写一句诗,所以,每个人写的都要押韵,这种每一句都押韵的诗,后来便被称之为“柏梁体”。不过柏梁体不一定是应制诗,应制诗也不一定是柏梁体。应制诗集大成者是上官仪,他的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由于上官仪的诗歌追求音韵之美和文字之美,在初唐时期广为流行,因而被人称之为“上官体”。
评价上官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虽然上官仪的诗歌没太多积极的内容,但他的诗歌讲究形式美,以“绮错婉媚为本”,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彻底颠覆上官体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转变了初唐的诗风,再加上一个陈子昂,这五个人结束了诗歌的初唐时代,而让唐诗进入了雄壮浑厚,意气风发的盛唐时代。
祥云湾的熙云堂现在做成了一座繁华万妖楼,沉浸式的展馆,估摸着和华新1907搞的敦煌、三星堆、山海经差不多。繁华万妖楼的门票为30元,对于我这种老抠而言,具有太大的杀伤力。过而不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