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微博彻底沦陷!
就在几天前,雷军的评论区还都是一片称赞之声,充满了对这位千亿总裁的羡慕和敬佩。
可随着小米SU7在高速爆燃的消息一出,评论区彻底反转,无数网友开始对雷军进行声讨,要求给个说法,可以说舆论几乎是在一瞬间便完成了翻转。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3 月 28 日时,雷军发布了一则在武汉大学拍摄的宣传片,视频中的雷军,身姿挺拔,精神矍铄,面带自信的微笑穿梭在校园中,与青春洋溢的学子们互动交流。
这则宣传片一经发出,便迅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评论区,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雷总风采依旧”“军哥一点不显老”“小米的格局就是大” 等留言密密麻麻。

可以说,当时人们还在毫不吝啬对雷军和小米进行称赞,毕竟此前雷军凭借其在创业历程中展现出的坚韧、智慧以及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收获了众多粉丝的喜爱与拥护。
而小米在大众心中也一直以 “良心企业” 形象示人,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可谁都没想到,仅仅一天之后,一则噩耗如晴天霹雳般打破了这份和谐与美好。

3 月 29 日晚间,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一辆小米 SU7 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碰撞后,突发爆燃,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整辆车。
而车上搭载的三名年轻女大学生,在这场惨烈的事故中无一幸存,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家人和社会的是无尽的悲痛。
据悉,这三名女生均为武汉某高校的学生,年龄在 21 至 23 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最美好的时光。

此次她们结伴出行,是前往安徽池州参加某岗位的事业编制考试,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却未曾料到命运无情地给她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事故发生后,瞬间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关于 “车辆自燃” 以及 “车门打不开导致人员无法逃生死亡” 的猜测和说法,如同病毒一般迅速在各个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上传播开来。

网友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震惊与愤怒,各种言论甚嚣尘上,而当遇难者家属得知这一噩耗后,更是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一位遇难者的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泣不成声地说道:
“女儿曾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但她多次告诫女儿智驾不完善,没想到如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自己的家瞬间就塌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听到消息后,也都病倒住进了医院。”

随着事件的发酵,雷军个人账号的评论区瞬间沦陷,原本满是称赞的评论区,此刻被大量要求雷军给出说法的留言所占据。
网友们言辞激烈,有的愤怒地质问,还有的要求雷军给个交代。
曾经备受尊敬的 “雷总”,在这一事件的冲击下,成为了网友们 “讨伐” 的对象,小米品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

虽然小米官方及时发布了声明,并辟谣了“自燃”这一说法,试图平息舆论,但网友们的不满情绪依旧高涨。
而随着舆论进行快速翻转,小米也遭到了巨大打击:
截至 4 月 1 日收盘,小米港股下跌 5.5%,至 46.5 港元,市值距离高位已蒸发 3000 亿...

这次事故可以说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给小米这样的流量型公司上了深刻的一课。
在事故发生前,小米通过全方位的宣传营销,将小米 SU7 塑造为一款集科技、性能与舒适于一身的高端智能汽车,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订单量一路攀升。
但车不同于手机,汽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度和要求极高,几乎无法容忍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安全隐患。

此次事故的发生,瞬间打破了消费者对小米 SU7 的美好幻想,让小米在舆论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曾经铺天盖地的赞誉,迅速被质疑与批评所取代,品牌形象遭受严重打击。
这起事故不仅让小米陷入困境,也将智能驾驶技术的不完善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智能驾驶,作为汽车行业的前沿技术,旨在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算法和控制系统,实现车辆的自动化驾驶,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智能驾驶分为 L1 到 L5 五个等级,只有达到 L3 级别,车辆才能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驾驶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
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任何一款智能汽车能够完全达到 L3 及以上的标准。

但可部分车企为了营销推广,刻意避开 L1 到 L5 的标准分级,采用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FSD(Full Self - Driving)等模糊概念来宣传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打擦边球,不符合国际标准,极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
消费者在看到这些宣传后,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车辆具备高度自动驾驶能力,从而在驾驶过程中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系统,忽视自身的驾驶责任。

小米 SU7 并非个例,近年来,小鹏汽车、问界、特斯拉等多家车企,都出现过因智能驾驶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让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质疑。
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进步,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应对所有复杂的路况和突发情况。
在驾驶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时,驾驶员应始终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接管车辆,避免因过度放松而导致事故发生。
对于车企而言,有责任和义务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智能驾驶技术的真实情况。

一方面,车企在宣传推广时,应遵循国际标准,准确、客观地介绍智能驾驶技术的等级和功能,避免使用模糊、误导性的宣传用语。
另一方面,车企可以制定详细的 “保命说明书”,针对智能驾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为消费者提供应对方法和操作指南。
同时,车企还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安全教育,通过举办培训活动、发布安全提示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总而言之,小米 SU7 事故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同时,车企必须将产品安全放在首位,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消费者在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时,也应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能忽视自身的安全责任。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新民晚报 痛惜!小米SU7高速爆燃致3名女大学生死亡!事故细节公布,智驾变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