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作者不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舞台,更通过面壁者与破壁者这一独特的设定,深入地探讨了人类认知觉醒的过程。
这一设定,恰似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每个人在认知世界、自我觉醒道路上的探索与挣扎。
面壁者的使命是秘密制定对抗三体人的战略。他们各自怀揣着不同的思路,被赋予极大的信任与权力。
泰勒着眼于量子幽灵舰队,雷迪亚兹计划用恒星级氢弹拯救人类,希恩斯则想到在人类胚胎中植入思想钢印。
他们在相对孤立的思考空间里,像是在认知觉醒道路上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探索者。

面壁者的思考是一种深入自我、挖掘潜力的开端。
泰勒试图突破常规思维,利用量子纠缠创造未知的军事力量,这反映出在认知觉醒初期,人们常常会从自身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考模式就像我们每个人刚开始探索知识海洋时,从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知识点深入挖掘,试图找到与众不同的道路。
而雷迪亚兹以宏大的毁灭式手段来制衡三体人,显示出他从宏观层面去看待问题,虽然手段极端但也是为了应对极其严峻的局势,这类似于我们在认知觉醒过程中,当发现传统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尝试从全新的、宏大的角度去思考全局。
希恩斯的思想钢印计划则聚焦于人类内心的力量,从意识层面去构建对抗三体人的体系,这也是在认知觉醒中重视精神力量和潜意识影响的探索。
然而,破壁者的存在打破了面壁者的思维局限。破壁者的任务是揭示面壁者计划背后的真相,这恰似在我们的认知觉醒之旅中,外部因素或者我们内心的另一种声音来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对于泰勒,他的破壁过程揭示出再完美的计划也可能因为技术限制、道德和伦理因素而面临失败。
这提醒我们在认知觉醒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计划本身的逻辑性,还要考虑众多其他的制约因素。
雷迪亚兹的破壁让我们看到,过于极端和激进的计划可能虽然看似强大但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它警示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平衡好积极进取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
希恩斯的破壁则让我们意识到,触及人性和意识形态深处的计划,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在认知觉醒里,我们应该全面考虑新思想、新方法对社会整体和人类个体内心的影响。

联系到认知觉醒,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自己生活的“面壁者”和“破壁者”呢?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设定各种目标,比如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像泰勒一样,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类型书籍入手,试图寻找知识的捷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对于文学、艺术或者知识的独特感悟。
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如大众的阅读倾向或者教育体系的要求,这时候我们又像面临“破壁人”一样的处境,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规划。
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们可能像雷迪亚兹一样,制定了一些宏大的计划,比如一夜暴富或者迅速改变自己平庸的现状。
但当我们开始真正思考计划背后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时,就如同被“破壁”了一样,意识到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需要调整。
而希恩斯式的“破壁”在我们对自身信仰或者价值观进行重塑时尤为重要,当我们从更宏观的人类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曾经固执己见的观点。

从书中面壁者与破壁者延伸到认知觉醒,我们明白了在认知自我和世界的道路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我们需要像面壁者一样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勇敢地探索未知,同时也要像破壁者一样,勇敢地面对外界的挑战和自我内心的审视,调整我们的认知,实现真正的觉醒。
这种觉醒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模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全面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像面壁者成功应对三体危机一样,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