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的绿色“大鼠标”在重庆街头上惊现现实版速度与激情。
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十字路口突然加速,剐蹭、撞花坛、压货车、空中翻滚180度,最后“骑”在三辆车上停下。
特斯拉车顶砸地、车门变形,现场那叫一个“惨绝人寰”。
更离谱的是女司机竟然自己爬了出来。

围观群众拍下的视频里,她站在路边整理头发,手有点抖,身上却不见血迹。
那么邪恶绿色大鼠标到底是怎么把车开成“泰山压顶”的?

4月6日,事故发生在重庆南岸区青龙路与白鹤路交叉口。
一辆特斯拉Model Y突然从车流中窜出。
剐蹭右侧车辆后非但没停,反而加速冲上人行道,撞飞花坛、压塌货车车头,最后腾空翻滚砸向对面3辆停着的车。

特斯拉车顶凹陷、车门变形,但驾驶员竟自己爬了出来。
路人拍到她站在路边拍打身上的灰尘,手抖得厉害,但意识清醒。
货车驾驶员在驾驶室变形受困,消防破拆后及时送医,没有危及生命危险。
视频中特斯拉压着的三辆车都有不同程度损坏。

特斯拉冒烟幸好没有但是没有着火。
消防人员和警察赶到后立即勘察现场,确认没有伤及无辜路人。
误操作还是技术问题?
事故后两种声音再度交锋,路人咬定“刹车失灵”,老司机却说“错踩油门”。
要说这个事故的根本原因,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刹车失灵”。
毕竟特斯拉可不是什么“廉价车”。

警方通报里没有提到刹车的问题,只写“具体原因调查中”,但这不妨碍网友们热议。
谈到特斯拉的事故原因,很多网友推测是因为刹车失灵。
问题来了,刹车失灵的可能性真有这么高吗?
部分网友倒是认为,真正的原因很可能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有关。

对于电车来说,“单踏板模式”一直是其驾驶体验的亮点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驾驶员只需用一个踏板就能控制加速和减速。
这一设计被许多车主称为“革命性”的创新,极大地减少了刹车的使用频率。
“单踏板模式”的确带来了更简便的驾驶体验,但它也要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熟练度和敏捷的应急反应能力。

对于那些初次接触特斯拉或者不熟悉这项技术的驾驶员来说,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误操作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也正是这种操作上的风险,最终导致了这场不可避免的事故。
这个设计在很多驾驶员看来非常省力,但对于那些不熟悉这种模式的新手司机来说,却很容易在紧急情况下操作失误。
尤其是当车速突然加快、状况紧急时,很可能会误将油门当成刹车造成灾难性后果。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紧张的情况下误踩油门,那种绝望的感觉。
特斯拉的单踏板设计虽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种设计是否能适应每一个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呢?
事故发生后,特斯拉的车身遭遇了极大的撞击,车的前半段几乎没有一块好地儿。
但令人震惊的是,这辆车并没有像许多电车那样发生自燃,只是轻微冒烟。
这一切似乎为特斯拉的安全性能打上了“保证”二字。

毕竟,很多电车在严重碰撞后,电池系统可能会引发火灾。
这次事故却恰恰展示了特斯拉的设计优势。
然而,特斯拉的高安全性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完全取代驾驶员的责任。
特斯拉的技术再先进,依然无法替代驾驶员应有的反应和判断。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特斯拉的设计如此先进,能有效抵御碰撞并保护车主,但当驾驶员操作失误时,技术的保障就变得微不足道。
即便车辆设计得再完美,一旦驾驶员在关键时刻操作错误,这种失控的局面就无法避免。
这场特斯拉失控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通事故。
它提醒我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驾驶员的责任和技能依然不可忽视。
智能汽车带来了便捷,但它也要求驾驶员具备与之匹配的技能和判断力。

如果驾驶员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驾驶的基本功,那么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都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但它也让驾驶员更加依赖这一技术,忽视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
在享受智能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我们基本的驾驶判断和应对能力。
不仅仅是特斯拉,其他的智能汽车也在不断普及。

这些技术让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安全。
但与此同时,驾驶员是否有足够的意识和技能去正确使用这些技术,也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未来的汽车,可能会更加智能化,甚至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但即使是这样,驾驶员的责任始终不能被忽视。
任何新技术都需要时间适应。
智能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驾驶员的操作判断失误,可能成为技术无法弥补的漏洞。
科技的进步,固然让汽车变得更为安全、智能。
科技改变生活,但安全始终掌握在驾驶员手中。
正如老司机们常说的:车越智能,人越要清醒。

新民晚报2025-04-07女子驾驶特斯拉闹市失控,撞到花坛腾空飞起,落下时压毁5辆车

河南都市频道2025-04-07一特斯拉失控撞上花坛腾空飞起,落下后砸毁5辆车:保时捷、奥迪......

新京报2024年6月3日三问特斯拉单踏板模式争议:是否安全、还有谁用、能否自主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