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军副司令员首次回应六代机
大家发现没有,进入2025年以来,咱们对外态度陡然变得强硬,对内则是一种春风和煦的感觉。

前两天香港的《商报》记者,询问空军副司令员王伟有关于中国六代机的问题,王伟中将笑呵呵的,也不正面回应,只是回了一句“你们都看到了”。

算是从侧面印证了咱们的确存在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但至于是不是六代机,还有待考证。随即《商报》记者又提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超越了,王伟中将回应道:不能这么说。可以看出祖国还是非常理智与谦逊的。

但是在对外问题的态度上,咱们一改往日只指责而无实质行动的做派,突然变得跟黄老爷一样又高又硬。就在空军副司令员回应六代机事情后没多久,中国驻美大使馆,引用“发言人入口办公室”的内容,对美国强势回应道:如果美国想打仗,不管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其他战争,中国都愿意战斗到底。

这一强硬发言,让人看的是热血沸腾,中国外交开始在国际上亮剑了。其实在我看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背后是祖国军武实力大幅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国产六代机实力过硬
就比如咱们空军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尽管空军副司令员特别谨慎说咱们还没有做到超越,可是不管怎么看,成飞与沈飞的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都是世界最先进的空战装备啊。

不管是设计思路,还是相关技术,在当今世界上你找不到第二家。网上有关于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的创作,也是层出不穷,甚至有大神绘制出,足足挂满21枚导弹的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图片,将三台发动机带来的强大载重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外还画出了下一代空中作战装备展现空军的传统艺能-打火箭弹的画面。自打歼20问世以后,就很少看到国内战机装备16发火箭弹巢的画面。此前咱们的歼8、歼10、歼11、歼16都曾携带过火箭弹巢,在演训场上对着地面倾泻大量的火箭弹。

三、国产六代机会挂火箭弹巢吗
正是由于火箭弹巢在空军作战装备上出现的频率太高,让不少军迷,在歼20诞生初期,也曾幻想过歼20发射火箭弹的场面,但很可惜到现在歼20都没挂载过火箭弹巢,空军传统艺能等于是断代了。到了六代机的身上,恐怕也很难再看到火箭弹巢的身影。

空军这么喜欢用战机打火箭弹的原因,除了它是可以考察飞行员控制飞机动作精准程度的训练科目外,还有一点就是火箭弹造价便宜,技术难度低。

过去引进苏27之前的中国空军,压根就没有精确制导武器,更何况当时咱们的那点工业能力,也就能搓出来火箭弹了,造出来之后,消耗跟不上,仓库里愣是堆了一大堆火箭弹,空军就想办法消耗这些弹药。

于是那个年代里,应该不少人应该都曾在报纸上,看到过空军使用轰炸机扔航弹或者火箭弹治理黄河的新闻。飞行员训练的时候,也不打昂贵的精确制导炸弹或者导弹,干脆就用火箭弹替代,反正库存多的用不完。

不过随着咱们工业实力的增强,我们进入21世纪以后,空军装备的精确打击武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打火箭弹这一祖传技能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不过要说航空火箭弹现在一无是处,那也不对。俄乌冲突当中,俄罗斯可没少使用航空火箭弹,去打击乌军地面据点。

老美更是把航空火箭弹玩出了新花样,他们给航空火箭弹增加了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引装置,然后用这种带有制导能力的火箭弹,去拦截胡赛武装的无人机,竟意外发现出奇的好用。胡赛武装的无人机飞不快,还没什么机动能力,老美的激光制导火箭弹一打一个准,火箭弹低廉的造价还能带来一些不错的效费比。

此外在一些反恐行动中,打击那些基本没有防空能力的恐怖分子时,火箭弹巢能在极短时间内,倾泻出大量火箭弹,对集群目标的杀伤力,比导弹还要高。恐怖分子据点遭受一轮火箭弹洗地后,基本就成了废墟,据点内的有生力量不复存在。

咱们空军也是看中火箭弹的这些好处,所以仍坚持给歼11B以及歼16,配备90毫米的航空火箭弹。不过航空火箭弹给四代机装备,就已经到头了。再往上的五代与六代机,百分之百不会出现打火箭弹的情况。

所以军迷制作出来的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打火箭的图片,只能停留在想象的层面。要是歼20真的打起了火箭弹,对其战力提升多少暂且不提,光是火箭弹的尾焰对飞机机翼隐身涂层的伤害,就很难忽视。

五代机以及六代机主打的就是低可探测性,总不至于说为了发射一些火箭弹,获得一些对地面的大范围火力覆盖的能力,就让自身赖以生存的隐身性能大打折扣吧,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空军作战装备目前划分的很清晰,对地打击主要由歼16负责,而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主要执行的是,防区外拦截与精确打击类的任务。那么其配备的,应该是霹雳系列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以及部分射程在500到1000公里的远程精确打击类导弹。像近距格斗弹、机炮这种近距空战武器,不会出现在咱们下一代空战装备上。

四、国产六代机是刺客也是空中指挥平台
这就注定了国产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会扮演隐形的可以在防区外对敌实施打击的刺客。此外国产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还有一种作战任务,也就是跟同样具备隐身能力的忠诚僚机,共同组建起空中作战集群,在智能协同IOODA技术的加持下,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任务效能的大幅提升。

空中作战集群对协同技术的智能化非常考验,因为协同技术就像是有人驾驶飞机与忠诚僚机之间无形的绳索,控制人员在战斗机内,只需要对忠诚僚机下达简单的指令,忠诚僚机的控制中枢需要理解指令,并快速规划处合理的任务完成路径,只有这样飞行员操控无人机才能如臂指使。

前段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篇集群系统相关论文,提出了集群系统智能协同IOODA技术体系架构,让国产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同时自由掌控多台忠诚僚机成为现实。
这个IOODA智能协同技术,将无人机的控制划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执行,决策,交互,感知与认知。

相比起传统的OODA智能协同技术,IOODA技术多了一个交互,我对这个交互的理解,就是在传统OODA协同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AI,让整个系统拥有像人一样的决策大脑。
它可以将飞行员发过来的指令,进行分解,并分别交给感知,认知,执行和决策环节实施。也可以依据四个环节汇总过来信息,总结出多个任务完成方案,反馈给飞行员。

这样来看IOODA集群协同技术,有那么点智能的感觉了。当然该论文也提到了目前想要实现IOODA集群协同技术,还有很多难点与挑战需要突破。

但是总体来说,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的忠诚僚机智能控制方案,大概率会选择这个IOODA智能协同技术。

五、总结
期待着下一次在看到国产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的时候,身边不再跟着歼20,而是多架忠诚僚机保驾护航,这下军迷们又有得期待了。

至于近期空军副司令员侧面回应六代机,以及我国外交回应美国,要想战尽管来,中国奉陪到底的强硬语气,等一系列突破寻常认知的事件发生。我觉得镜头前的观众们,要多加注意,2025年很可能会出现大变局。

咱们呐就做好心理准备,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祖国全部的支持。烟抽起来,酒喝起来,让军费给我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