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圈禁是对皇子一个较为普遍的惩罚手段,夺嫡的几位皇子中,被康熙圈禁的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毕竟虎毒不食子,保护的本质多于惩罚,但有些被圈禁就没那么幸运了,处罚方式相同,对待的却不同,让人不得其解,殊不知道,清朝的圈禁也是有等级的。
康熙在位时,对儿子们执行的处罚最多方式就是圈禁,但不同的是,这种圈禁几乎都是在自己的府邸或者指定的地点,而在圈禁期间,仅仅限制自由,并不接受其他虐待和处罚,一切的待遇如故,完全是朝廷供养着。而享受这样高配型圈禁的,只有胤禔和胤礽两人。
01 老大胤禔
胤禔作为康熙帝庶长子,早年便带兵出征,尤其是讨伐噶尔丹,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康熙的器重。可惜,他权欲熏心,对皇位始终有窥视之心,在太子胤礽犯下错误之后,表现过于活跃,遭到康熙的严斥。
此后,胤禔自知与皇位无缘后,转头去支持八阿哥胤禩,说来大阿哥既可笑又愚蠢,就说相面人张明德,听说此人素有异能,顺承郡王长史阿禄将此人举荐给布穆巴的时候,恰巧被公赖士撞见了张明德,公赖士以之为奇,并将他请到府中相面,而此事让普奇得知后,密嘱公赖士此人请到他府中。
普奇与张明德于家中私下会面后,萌生了刺杀太子胤礽的念头,原因是普奇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作贱了太子胤礽叔公索额图,将其活活饿死在牢中,这就直接开罪了太子胤礽,担心胤礽继位对打击报复。
于是与张明德私谈后,产生了杀胤礽的念头,并企图说服顺承郡王布穆巴也加入支持他,但布穆巴并不理会他,并将此事告诉与他交好的胤禔,让胤禔为他拿主意。
然而,胤禔觉得此事甚合自己的心意,所以并没有举报,偷偷地命人将张明德请来府中,并且嘱咐顺承郡王不要声张此事。
张明德来到胤禔府后,“太子罪戾,若遇我便杀之”,张明德以江湖那套张口就来,并夸口道:自有朋五人,能翻越高墙,能抵杀数百人……”之言,胤禔不但相信这无稽之谈,还约定行事的时间,欲付诸实现,而且他行事的方式颇为高调。
普奇还想让八阿哥胤禩支持他,于是将相面人介绍给胤禩,胤禩将张明德所说“胤礽凶恶之极,有好汉可谋行刺”之语,告诉了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
后来,太子胤礽被废,行刺之事也就没有进行了。此后,老大胤禔害怕密谋之事泄露出去,认为此事必须先上奏给父皇,才能显得自己光明磊落,不被怀疑,况且当时康熙对胤礽极为寒心。
于是老大在康熙面前称:“胤礽所为卑污,大失人心。”之后又吹捧胤禩,说张明德给老八相面过后必大贵,甚至向康熙谏言,要杀了胤礽,这使康熙极为寒心,康熙顾及父子之情,并未对他严惩。后来三阿哥胤祉给老大最后一击,举报他用魇镇诅咒太子,这才彻底激怒了康熙。
最终胤禔直接完蛋了,被剥爵,终身圈禁在府第高墙中,夺嫡的希望全部斩断,此后他担心胤禩会寻仇,派人行刺于他,所以窗户都钉的死死的。这货都被圈禁了,还要玩“斗志斗勇”呢!
而在圈禁期间,胤禔过得美滋滋的,吃喝管够,作息如初,还可以跟妻儿一起,就这样没心没肺的圈禁高墙中生活了二十六年,期间还生育了不少子女,他的一生共养育了29个子女,对自己的命运也摆出了听天由命的态度了。
02 太子胤礽
胤礽出身高贵,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子,生母是皇后赫舍里,因生母产他时难产而死,康熙非常悲痛,为了弥补发妻,所以将未满两周岁的胤礽立为太子,以示恩宠。
幼年时的胤礽聪明伶俐,骑射颇有成绩,五岁就随康熙射猎,还射获一鹿五兔。但随着年龄渐长后却越发不尊重,年少轻狂,时常与康熙顶嘴,在老大胤禔时不时在康熙面前煽风点火,康熙一度认为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皇权和储君之间矛盾不断恶化,胤礽还不以为然,骄横无理,在康熙生病时,令胤礽前来看望,胤礽表现的神态从容,漠不关心,康熙最忌惮不忠不孝了,因此在两者矛盾累积一定程度后,终于爆发了。
在康熙出巡塞外时,胤礽也随驾当中,有一次夜里胤礽竟然偷偷靠近康熙营帐偷窥,康熙得知后,认为胤礽有弑君之举,极度愤怒,回京之后便祭告天地祖宗,废黜胤礽太子之位。
此后,康熙认为胤礽毕竟是自己栽培了多年的太子,所以在众人保荐下,康熙又复立了胤礽太子之位,但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已经产生了间隙,就很难修复,反而越发深重。而胤礽也并没有吸取教训,结党营私,变本加厉,骄横跋扈,并且一度有逼父退位的念想。
后来胤礽抱怨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托大是常有的事情,这些话被胤禔打了小报告,康熙意识到这祖宗江山断然不能托付胤礽这样的人,所以决定二废太子。
康熙五十一,康熙二度废太子,将胤礽圈禁在咸安宫,衣食无忧,作息如故,并且是在康熙的视线范围内,随时方便看望胤礽,由此可见,康熙还是非常疼爱胤礽的。
所谓中等型圈禁,就是把你圈禁起来,削爵夺权,供你吃住,不闻不问,颇有精神上打击和煎熬,让你自生自灭,而有此等待遇的是老三胤祉和老十四胤禵。
01 老三胤祉
三阿哥胤祉是九子夺嫡参与者之一,在八爷党落败后,后期自知已丧失夺嫡的优势,并提前退出了争夺,只潜心于著书学问。
雍正继位后,认为胤祉与废太子关系不一般,于是把他派去遵化为康熙守陵。之后,有人向雍正弹劾胤祉向前来祭拜的大臣索要贿赂,本来雍正并没有过分处置的,但胤祉私下发牢骚传到雍正的耳里,雍正对他更是不满。
更要命的是,雍正的铁杆兄弟老十三胤祥的葬礼之上,胤祉又无故迟到,让雍正不可容忍,而胤祉面对胤祥的死,毫无悲伤之情,触犯了雍正的忌讳,于是雍正削去其爵位,圈禁于景山用安亭,限制自由却能作息照旧。
然而,对于在清流中颇有影响力的胤祉,至此限制自由的转变,精神上颇受打击,从此郁郁而终,去世于雍正十年。
02 老十四胤禵
作为雍正同胞的弟弟,在康熙生前还授予“大将军王”,九子夺嫡中是八爷党一派。雍正继位后,以戴孝为由,令胤禵回京,并无形之中收去兵权。
雍正的继位,胤禵表示不服,对于雍正帝的态度表现得不以为然,随即被雍正软禁于景陵。但雍正念及一母的亲兄弟的情份上,对胤禵处罚还是较为友善的。鉴于胤禵的桀骜不驯,无臣之礼,雍正在定他的罪名之后,将他圈禁于景山寿皇殿,限制自由却能作息如故,被圈禁的皇子有此待遇就相当不错了,毕竟胤禵还跟八爷党有撇不清的关系。
胤禵直到活到乾隆继位,重获自由,被侄子乾隆皇帝释放后,还被封为奉恩辅国公,算是被圈禁皇子中命运最好的一个。
所谓普通型圈禁,不仅限制自由,还有重兵监视看守,衣食起居都有规定的,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上报的皇帝的。此等圈禁比较典型的就是八爷党的老十胤䄉。
胤䄉虽说是雍正的政敌,但是胤䄉是属于八爷党摇旗呐喊,等于在老八身后“打酱油”,没有什么建树和影响力,所以在八爷党败落后,雍正并没有直接处罚胤䄉。
只是后来,蒙古汗王来京祭拜康熙时,不幸发病而亡,于是雍正命胤䄉护送蒙古汗王的灵龛回蒙古,起初胤䄉以生病无力收拾行李为由,抗旨不去,但后来雍正派人打点好行李,胤䄉不得不前去,但是走到一半,他是越想越不服气,认为雍正借此事来发难他,走到一半却赖着不走了。
此后,正逢胤䄉又被弹劾在祈祷疏文中写“雍正新君”,无臣礼的罪名,遂被削职拘拘禁。不过,幸运的是,胤䄉活到了乾隆年间,重获自由!
“地狱型”圈禁,就属于比较遭罪的处罚。能有此遭罪的首当其冲的便是雍正最强政敌老八胤禩,还有一位就是胤禩的得力助手老九胤禟。
01 老八胤禩
老八被老大胤禔一系列操作后,胤禩因此也让康熙十分反感,虽然在朝堂上素有贤名,朝中百官都看好他,对于康熙而言,越觉得这个儿子无法操控,也就更不待见他,因此胤禩彻底失去继承大统的资格。
雍正继位后,胤禩作为雍正最大的敌人,在朝中有着庞大的势力,由“八贤”美名掉到“阿齐那”侮辱之名。
其实,胤禩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政治手段的人,雍正即位初,并不敢直接动他,而是为了稳定局势,先是重用胤禩,并封其为硕廉亲王,待木已成舟之时,便以顽抗不改,阻扰新政为由,欲加之罪,削王爵,除去宗籍,并改名为“阿其那”。
之后囚禁在宗人府高墙中,不得家眷探视,饮食也受到严格限定,甚至不给水喝,拘禁五个月后呕病而“暴毙”了,据当时太监的描述,胤禩死前瘦如柴干,可见是受尽了侮辱。
02 老九胤禟
九阿哥胤禟,下场更惨淡,胤禩败落后,胤禟也随即跟着倒霉,毕竟胤禟不像胤䄉只会摇旗呐喊,胤禟是颇有心机和城府的人,是八爷党的关键人物,而且对老八很忠诚,忠诚到随身携带毒药,以防万一遇到不测。
雍正继位后,胤禟多次对雍正皇帝表现不服,在雍正召开公判大会时,雍正给胤禟定下了罪名,并改名为“塞思黑”,身上绑缚枷锁铁链,押赴保定,独自囚禁“小黑屋”。
胤禟的境遇最为可怜,饮食起居都要带着铁链,只能弓腰完成,这样的他仅维持三个月便被折磨致死,可谓是众多兄弟当中下场最为残酷的一个。
由此可见,清朝的圈禁处罚也是有等级之分的,罪名不同却是相同处罚方式,但圈禁对待的待遇却是不同的。纵观“九子夺嫡”事件当中,除了十三阿哥胤祥未受到伤害,其余的几个关键人物都被圈禁,限制自由,不得不让人感叹,自古帝王家无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