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娲孕育了最早的十位巫,他们是文明的守护者,连接人与神之间的桥梁。
但在后世传说中,他们却变成了十二位掌控自然元素的魔神,还与与邪恶势力有关。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神秘的巫,沟通天地,通晓未来,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
从远古的祭祀仪式到现代的奇幻文学,巫的概念总是那么的神秘。
在远古时期,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占卜未来,通晓医术,后来还参与到了军事中。
正如《山海经》所记载,巫在古代社会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是连接人神之间的桥梁,也是文明的守护者。
《山海经》中关于“巫”的起源有着神秘的描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
这十位上古大神被认为是最早的巫,分别名为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和巫罗。

他们作为女娲的使者,肩负着沟通天地人三界的重任,并在下界建立了巫咸国,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
巫咸国的存在,更进一步佐证了巫在当时社会中的政治影响力和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巫”的形象在不同的文化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发生了变化。
玄幻小说中,“巫”的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力量和个性,并与“魔神”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需要明确的是,玄幻小说中的“巫”并非完全等同于传统神话中的巫,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我们应当避免将“魔”等同于邪恶,将其理解为上古神明的另一种称谓,一种拥有强大力量的存在。

玄幻小说中的十二“魔神”,虽说借用了《山海经》中的部分设定,但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已经有了新的发展。
弇兹不再是掌管西海的海神,她是一位美丽又神秘的女神,人面鸟身,以青蛇和赤蛇作为装饰,象征着自然之力的掌控。
强良作为神界战将,虎首人身,手持双蛇,展现出勇猛善战的形象,守护着北极天柜山,抵御着外敌的入侵。

天吴为上古水神,拥有八首八面八足八尾的奇异外形,通体青黄,能够吞吐云雾,施云布雨,是掌控水域和天气的强大存在。
禺强又称玄冥,他是北海之神和风神,还是黄帝之孙,人面鸟身,乘龙而行,带来狂风暴雨,辅助颛顼管理北方。
句龙又称后土,炎帝后裔,共工之子,人身牛角,继承了炎帝血脉的特征,掌控土地,平整水土,负责土地社稷,守护着大地的安宁。
共工是水神,人面蛇身,赤发,通体青色。

他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这一悲壮的举动也使他成为了反抗权威的象征。
祝融则是火神,同时也是夏神,南方天帝的辅神,兽身人面,乘两龙,象征着光明和温暖,掌管着夏季的炎热和万物生长。
句芒是传说中的木神和春神,鸟身人面,乘两龙,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掌管着春季的万物复苏和生机勃勃。
蓐收为西方天帝的辅神,同时也是金神和秋神,人面虎爪,白毛,手持钺,象征着肃杀和收获,掌管着秋季的丰收和万物凋零,也掌管着刑罚和杀伐。
帝江为混沌之神,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混沌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起源。

奢比尸,人面兽身,狗耳悬蛇,在后世传说中被认为是僵尸的始祖,神秘又恐怖。
烛九阴,又称烛龙,钟山之神,山海界的至高主宰。
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掌控着时间,睁眼为白昼,闭眼为黑夜,呼气为夏天,吸气为冬天,是创世神般的存在。
从“祖巫”到“魔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祖巫”的概念与盘古开天辟地紧密相连。
他们是盘古精血所化,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是巫族的领袖,肩负着守护族人的重任。
帝江掌控空间,速度无双。
句芒掌控木之精气,生命力旺盛。
祝融掌控火焰,生性好斗。

共工掌控水流,重情重义。
蓐收掌控金之精气,神秘而强大。
玄冥掌控雨、冰和杀戮,实力强大。
后土掌控土之精气,最终身化轮回。
强良掌控雷电,胞妹是大巫九凤。烛九阴掌控时间。
奢比尸、天吴和龠兹的能力都也很是强大。

巫妖大战是巫妖两族之间的生死较量。
十二祖巫为了守护族人,他们不惜付出一切。
祝融与东皇太一激战,最终双双陨落。
共工目睹兄弟祝融战死,悲愤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蓐收在最后关头撞击东皇钟,使东皇太一彻底陨落,自己也随之消亡。
后土为了给巫族留下最后的希望,舍身化轮回,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族群。
其他祖巫,如帝江、句芒、强良、烛九阴等,也都为了守护巫族战死沙场。

玄幻小说中的“魔神”与上古神话中的“祖巫”,两者都拥有强大的力量,都与自然元素紧密相关,但“魔神”的形象更加个性化,也更具现代感。
例如玄幻小说中的共工,保留了其水神的身份和怒撞不周山的传说,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心理描写,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玄幻小说中的烛九阴,则被塑造成山海界的至高主宰,掌控时间,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
在《山海经》以及后世玄幻小说构建的山海世界中,蛇和龙频繁出现在神明的形象和故事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许多神明都以蛇为饰品或宠物,以龙为坐骑。
例如弇兹以青蛇和赤蛇为耳饰和足饰,象征着与自然之力的和谐共生。
强良手持双蛇,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掌控。
禺强、句芒和蓐收都以龙为坐骑,展现了神明的崇高地位和强大力量。
不过在山海世界中,龙的地位似乎并不如蛇崇高,这与我们通常的认知有所不同,或许反映了上古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龙和蛇的不同理解。

除了对蛇和龙的崇拜外,《山海经》还构建了一个方位与季节对应的宇宙观。
句芒作为东方天帝的辅神,同时也是春神,象征着春季的万物复苏和生机勃勃。
祝融作为南方天帝的辅神,同时也是夏神,象征着夏季的炎热和蓬勃生长。

蓐收作为西方天帝的辅神,同时也是秋神,象征着秋季的收获和万物凋零。
禺强虽然没有明确对应季节,但作为风神,他带来的风雨也与冬季的寒冷有一定的关联。
结语“巫”的形象,从最初沟通天地的神圣使者,到后来拥有强大力量的祖巫和魔神,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这种演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认知变化,也体现了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
那么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巫”的形象又将如何演变呢?
参考资料: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