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并非全都美式化,多数普通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型号、产地都比较混乱,有日式的、美式的、德式的、苏式的、英式的,可以说是万国造,但是在众多混杂的武器装备中,也有一部分是国民政府兵工厂自行仿制和改进的型号。
那这篇文章就来简单说一说,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使用的7种国产仿制型武器。
1、民三六式马克沁风冷重机枪民三六式风冷重机枪也叫民三六马克沁式重机枪,实际上就是经过轻量化和风冷改进的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最大变化就是将硕大的水冷套筒去除,改为类似美式机枪的那种风冷式枪管,上面也带有圆孔状的密集散热孔,同时还配备了轻量化的三脚支架,使该枪的造型更像是美国的M1919或勃朗宁M2机枪,不过该枪的机匣没有变化,依旧保持和民二四式相同的结构。
改进出来的民三六式风冷重机枪,在重量上也是大大减轻,重量从原来的49公斤缩减至31.75公斤,不过依旧发射原来的7.92×57毫米毛瑟弹药,可使用100或250发帆布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650发,有效射程1200米左右。
该枪在1947年完成设计,1948年开始批量生产,随后在解放战争中大量装备国民党军队使用,取代了一部分笨重的水冷式重机枪,由于在1947年定型,也是民国三十六年,因此该枪就被命名为民三十六年式,简称民三六式重机枪。
2、民三六式冲锋枪民三六式冲锋枪实际上就是美国二战时期M3冲锋枪的仿制型,在1947年完成设计,因此被命名为民三六式,随后在沈阳兵工厂开始生产。
民三六式冲锋枪和美国的M3对比,无论在外形上,口径上都是一样的,也是发射11.43×2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配备了30发金属冲压式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400~450发,有效射程200米。
这种冲锋枪在解放战争中也被国民党军队大量使用,通常都是装备团级以上的警卫员或师级以上的警卫队使用,当然也有一部分装备前线的基层指挥官。
3、民三七式冲锋枪民三七式冲锋枪实际上就是民三六式的9毫米口径版本,仿的也是美国二战期间的M3A1型冲锋枪,发射9×19毫米手枪弹,在外形上,结构上和大体设计上都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口径变小。
民三七式冲锋枪在1948年定型,不久后开始生产,也是配备了30发金属弹匣,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500发左右,有效射程150~200米左右,虽然这在美国人眼里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冲锋枪,但在国民党军队中却是最受信赖的自动武器。
同样,在解放战争期间,这种冲锋枪被大量装备国民党军队,和民三六式一样,也作为警卫员、警卫队或者基层军官常用的武器。
4、民三一式迫击炮这是由国民政府在1942年,也就是民国三十一年生产的一种迫击炮,原型是法国的布朗德M1935型60毫米轻型迫击炮,国内的仿制型口径也是60毫米,可发射相同口径的烟雾弹、高爆弹等,每分钟射速大约18发,有效射程1440米。
而且民三十一年式60毫米迫击炮也是小巧灵活,全重只有18公斤,很便于炮兵携带,在抗日战争中,这种火炮大约生产了5000多门,主要也是装备国军精锐部队使用。
进入解放战争后,也仍有不少的民三一式60毫米迫击炮继续装备国民党的各大部队使用,甚至退守到台湾也仍有不少还在继续装备一线部队使用。
5、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实际上就是德国一战时期马克沁MG08水冷重机枪的仿制型,由国民政府在1935年完成定型,此时也是民国二十一年,因此就被称为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之后由南京的金陵兵工厂进行生产。
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发射的是7.92×57毫米弹药,使用帆布弹链供弹,容量分别为100发或250发,每分钟理论射速大约600发,有效射程1200米左右,在抗日战争中,这种机枪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型号之一。
到了四十年代末期的解放战争中,仍有大量的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继续装备国民党军队使用,就即使是换装美式装备的部队,也仍装备不少这种老旧的水冷式重机枪。
6、民二四式步枪民二四式步枪是德国毛瑟M1924式步枪的仿制型,在民国二十四年定型,也就是1935年,在抗日战争中,主要作为国军嫡系部队和德械师部队的主要制式武器。
民二四式步枪后来还被更名为中正式步枪或中正式七九步枪,发射仿德国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弹仓容量5发,有效射程600~800米,在性能上不逊色于日军的三八式步枪,而且继承了德式毛瑟步枪的设计,该枪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到了解放战争中,仍有大量的民二四式步枪继续装备国民党军队,虽然有的精锐部队已经换装了美式装备,但7.92毫米口径的民二四式步枪仍是当时的主力。
7、仿ZB26轻机枪中国曾是捷克ZB26轻机枪最大的用户之一,当然也是仿ZB26轻机枪最多的国家,最初由东北军的兵工厂在1928年开始仿制,最早叫做辽造十七式轻机枪,之后国内各派系、各地区的兵工厂也相继仿制这种机枪,在抗日战争期间,ZB26成了我国军队的主要制式轻机枪之一。
捷克的ZB26轻机枪确实性能可靠,实用性强,发射的是7.92×57毫米毛瑟弹药,通常使用20发梯形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有效射程800~1000米,在抗战中无论是性能还是可靠性,都要比日军的轻机枪强不少。
到了四十年代末期的解放战争中,这种机枪仍是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型号,而且国民政府的各大兵工厂也仍在继续仿制,但并没有具体的名称,通常都被称为仿ZB26轻机枪或仿捷克式轻机枪。
以上就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使用的7种国产仿制型武器,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