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的眷恋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笔下的清欢,于我而言,便是家乡莱阳五龙河富山脚下沙窝里野菜的独特滋味,更是与母亲共度质朴时光的珍贵留念。
在我心中,父亲似那高耸巍峨的峻山,坚实可靠,为家庭遮风挡雨;母亲则宛如平静温柔的大河,以无尽的包容与慈爱,润泽着我的生命。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生活并不富裕,每当春天来临,母亲总会拉着我的手,满心期待地迈向那片充满希望的沙窝。
沙窝里有山野泥土里没有的野菜,沙蓬在微微春风中轻轻晃动,纤细的茎支撑着嫩绿且覆有绒毛的枝叶,好似灵动的舞者;针蓬则小巧精致,细长如针的叶片紧紧相依,努力在沙土地里顽强扎根。母亲眼神敏锐,采挖野菜的动作十分娴熟,没过多久,菜篮子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回到家中,母亲便开始忙碌,狭小的厨房瞬间充满生机。她把沙蓬洗净,与玉米面搅拌在一起,双手熟练地揉搓,每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家人的爱意。随后拍成薄饼,放入烧热的铁锅。伴随着“滋滋”的声响,面饼的香气四溢开来,这是粮食与野菜混合的独特芬芳,质朴又温暖,让我联想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农人的辛勤劳作,正是这份勤劳,换来了生活的烟火与希望。出锅的沙蓬饼,外皮酥脆,带着诱人的焦香,里面的沙蓬鲜嫩多汁,每一口都满是土地的气息,那是艰难岁月里最温暖的慰藉。
在母亲的巧手下,针蓬也能摇身一变,成为独特的美味。经过焯水、拧干、切段后,与黑面均匀混合,做成小巧的窝头。蒸熟的窝头,黑面的醇厚与针蓬的清爽完美融合,轻轻咬上一口,绵密的口感中满是野菜的清香,咽下去后,香味仍在唇齿间久久萦绕。这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恰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表达的,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无论如何都难以报答。
然而,时光荏苒,家乡的沙窝在岁月的变迁中变了模样。工业化浪潮汹涌袭来,除草剂的使用让沙蓬和针蓬失去了生存之地,它们如同褪色的老照片,渐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而我的母亲,也在无情的岁月中离我而去,去往了遥不可及的天堂。
如今,每次回到家乡,独自站在富山脚下五龙河岸,望着曾经野菜丛生的沙窝,心中只剩下无尽的空虚与惆怅。“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些消失的野菜,就像母亲离去后缺失的温暖,成为我心中无法填补的遗憾。
但我明白,母亲的味道早已与野菜的味道紧紧相连,深深铭刻在我的灵魂深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来自母亲的爱,就像家乡的沙蓬和针蓬,平凡普通却无可替代,是我心中最珍贵、最难以忘怀的味道。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那股野菜的清香总会悄然飘来,慰藉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缅怀,让我懂得,爱从未消逝,一直在记忆深处闪耀着光芒。
母亲的味道,是岁月深处的眷恋,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片。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那些在沙窝里奔跑的童年,那些母亲精心烹饪的野菜美食,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即使岁月流转,即使物是人非,母亲的味道始终如一,它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永远的归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会迷失在物质的繁华中,但那些来自母亲的爱,那些质朴的野菜味道,却能穿透岁月的迷雾,唤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它们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那些在艰难岁月中给予我们温暖与力量的爱。
母亲的味道,是野菜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它如同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永恒的画,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一生的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