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家时光#
我的家在五龙河畔富山脚下,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生活开始慢慢好转。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家里过年过节或者来了客人,就可以改善伙食,吃一顿面条或者水饺。不过每次改善伙食,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饭,在锅台边独自一个人吃饭,吃的都是客人和孩子们吃剩下的饭菜。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全家人一起吃饭。然而母亲又是最后一个到炕上坐下,等父亲和孩子们吃饱了,母亲也就放下了筷子,将剩菜剩饭端下了炕。
七十年代末,三个姐姐先后出嫁了,父亲也不幸去世,家里最后只有母亲和兄长还有我三个人,那个时候我已经上初中。家里的生活温饱已经不成问题。地瓜干,玉米面饼子可以管饱了,母亲开始和我们一起吃饭了。过年过节可以吃鱼,吃肉,不过母亲吃的很少,总是说,鱼头好吃,我就爱吃鱼头。
八十年代初期,生活进一步改善,玉米面饼子可以管饱了,偶尔可以吃白面馒头和白面饺子和面条了。我高中毕业去外地求学,母亲总是包白面饺子送我上学。假期回到家里,母亲就擀面条给我吃,说是上马饺子下马面。意思是说亲人出门要吃饺子,外出回家要吃面条。
九十年代初,我已经毕业分配了工作,并已经结婚有了孩子。生活进一步好转。可是,我再也不能回家吃母亲包的饺子和擀的面条了,九一年的中秋节后不久,体弱多病的母亲离我远去了。
再过了一年,我卖掉了父母居住多年的老屋,带着残废的兄长到了县城,居住在我刚盖好的新房。虽然我有了新的居所,但是没有了母亲,我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游子,再也没有了那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