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区域中小学课堂教学与教研的同质化
仁和学习共同体.家学唐

格局
在上一周内,我有幸全程参与了县级教研活动,认真聆听了两节小学英语课、一节小学数学课、一节中考化学复习课,还有三位初中物理老师精彩的说课。在这一系列的观摩与学习之后,我内心深处真切地体悟到了同区域课堂教学与教研的同质化现象给本地教学带来的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课堂教学,本应是每位老师充分展现各自独特品格和别具一格教学风格的理想平台,是一场充满个性与创新的精彩演绎。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进程中,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尽管老师们具备不同的品格,但所展现出的课堂教学风格却惊人地相似,几乎如出一辙。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全国不但拥有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教学划定了基本的框架和方向,而且还有统一的教师用书,为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参考。再加上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学科皆由同一个教研员主持教研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在教研中的示范课、观摩课和研讨课等等,也基本依照统一标准来进行授课。比如,在某次语文示范课中,教学流程、提问方式乃至对学生回答的评价都遵循着固定的模式。这便使得本区域内的教师为了能够在教学的评比中获取优良的成绩,自然而然地按照“答题标准”进行作答了,从而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
其次,同一学科在同一区域的质量检测和考试,不管是题型还是评分标准,均毫无二致。以数学考试为例,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的分值分布和难度设置在每次考试中都相差无几。这也促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选取的内容、教学的环节以及教学的要求趋于相同。他们会着重讲解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和题型,而忽略了一些可能具有创新性但不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
再者,在我国大陆的中小学,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除了投资主体有所不同,在管理、教学等其他方面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公办学校通常遵循较为严格的行政管理模式,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参照了类似的管理方式。在教学方面,无论是教材的选用,还是教学方法的推广,都存在着较大的共性。这种组织、文化和管理的趋同,在组织结构、文化和管理方面确定了同一地区教学与教研的同质化。
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和教研的同质化与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如何协调统一,与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和教学风格如何适配统一,这是我们需要深入且深刻思索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有些学生则更擅长形象思维,同质化的教学难以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又如,有的教师擅长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则更倾向于讲授式教学,如何让他们在统一的框架下发挥自身优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