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大叔每晚睡前打坐10分钟,1年后检查,医生:指标都变了个样

梦槐玩转养护 2025-03-30 04:15:36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2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40卷第6期

王大叔以前是我们街坊里的老炮儿,一口一个“我这身子骨铁打的”,结果前年一场感冒,咳嗽咳了仨礼拜,咳得他连麻将都不打了。

去医院一查,血压高得像坐过山车,血糖也从不声不响地飘到了边缘值,肚子上的肉一掐一把抓,医生看了眼报告单,眉头一皱,说:“你这指标啊,得赶紧调整,不然早晚闹出事。”

王大叔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他倒不是怕生病,他是怕生病之后,老伴天天逼他吃青菜、喝苦汤、戒啤酒,连烧烤都不让碰。

他那点老来生活的乐趣,怕是一夜之间就全没了。

王大叔以前也不是没想过改变生活方式。只是他觉得健身房太贵,跑步太累,跳广场舞太吵。

直到有一天,他刷视频刷到一个老外盘腿坐着不动,闭着眼,鼻子一进一出,说是“冥想”“打坐”,据说还能降血压、调呼吸、稳情绪。

他一开始还笑:“这不就是偷懒嘛。”

可视频底下的评论一条比一条真诚,还有人说自己三高都稳住了,连睡眠都变好了。

王大叔心想,反正晚上也没事,不如我也试试?他从那天开始,每晚睡前,关灯、关手机、盘上腿,闭着眼,啥也不想,就听自己呼吸。

十分钟,不多不少。

他坚持了一年,没落一天。到第365天,他决定给自己一个“周年纪念”,去医院复查一下。

结果一出来,连医生都愣了:“你这是咋整的?血压稳得跟年轻人一样,血糖也回到了正常范围,连肝功能都比去年好了。”

王大叔嘿嘿一笑:“我这不是练成‘内功’了嘛。”

我们听着像笑话,但这事一点都不玄乎。

医学界早就有研究,说这种静坐冥想的方式,对身体真有不少好处,不是迷信,也不是玄学,而是脑子和身体之间的那点微妙关系起了作用。

你想啊,人一天到晚心神不宁,脑子像开了八条高速公路,一会儿想工作,一会儿想孩子,一会儿担心房贷,晚上躺下脑子还在转,这种状态下,身体当然也跟着受罪。交感神经老是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飙着,等于身体一直处在“备战状态”,哪有机会修修补补、歇口气?

而打坐这事,看着简单,其实是个“刹车”的过程。你一旦静下来,呼吸慢下来,大脑也跟着慢下来,副交感神经开始接手,身体就从“战斗模式”切换到“修复模式”。

这时候,心率降了,血压也不那么高了,血糖代谢也顺了,肝脏、肾脏这些器官,终于能喘口气,好好干活了。

王大叔的效果,其实就来自这个“刹车”机制。

你要说科学依据,还真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学院的研究发现,每天练习10到20分钟的静坐冥想,持续8周,参与者的焦虑水平明显下降,血压也有了显著改善。

还有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国内研究,跟踪了120位中老年人,发现长期打坐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0.4mmol/L,收缩压下降了7mmHg,睡眠质量比对照组高了三个等级。

王大叔也不是光靠打坐就能“逆天改命”。

他自己也说,自从开始练打坐,他晚上不再刷手机刷到凌晨一两点,睡觉时间规律了;他吃饭也不像以前那样狼吞虎咽,开始慢慢咀嚼,胃口反而变好了;他连心情都平和不少,跟老伴吵架的次数锐减,邻居都说他“像换了个人”。

你要说打坐到底有啥魔力,其实就是让人从“忙乱”中抽出来,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病,而是不知道自己怎么病的。

很多人血压高了还在喝浓茶,血糖飙了还在吃甜点,肝功能出问题还在喝酒,等到哪天一头栽倒在地上,才想起去医院,那时候,医生也只能摇头。

王大叔的打坐,其实是一种“觉察感”,就是你慢慢开始知道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心里哪里烦躁,情绪什么时候开始波动。就像你开车多了,能感受到车子哪颗螺丝松了,哪儿有异响。

身体也是一样,只有你静下来,才听得见它在说什么。

打坐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它能让人戒掉一些坏毛病。

以前王大叔一抽烟就一包,后来打坐坐着坐着,发现一抽烟就咳,一咳打坐就坐不下去,慢慢地烟也少了;以前他一生气就骂人,打坐之后,他说:“有时候气上来了,坐一会儿,气就没了。”

这不是神仙,是心态的变化。

也不是每个人打坐都能立竿见影。有人一坐下就开始走神,想着晚饭吃啥、儿子作业写完没、明天股票涨不涨。

也有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结果把打坐变成了“闭眼午休”。其实这些都正常,关键是坚持。

就像洗衣服,不可能一次就洗干净,但天天洗,总比堆成山强。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我坐不住怎么办?”

很简单,一开始别求十分钟,三分钟也行;别非得盘腿,坐椅子上也可以;别非得闭眼,有人睁着眼看地板也照样能静心。

这玩意儿没有统一标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还有人担心:“我有颈椎病、腰疼,能打坐吗?”可以,找个舒服的靠背椅,把腰撑住,别强求姿势。

关键不是你坐得多标准,而是你有没有“收心”。真正的打坐,不在腿上,在脑子里。

就像王大叔说的:“我那点心火,一坐就灭。”

有句老话说得好:“养生不在多,而在坚持。”王大叔这件事,没花一分钱,没吃一颗药,靠的就是每天晚上那10分钟的静坐。

可这一年下来,他的身体指标、生活状态,甚至夫妻关系,都悄悄发生了变化。

所以啊,有时候,健康不是一场硬仗,也不是一味地吃药、减肥、戒口,而是你有没有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听听身体的声音,去放松那根绷着的弦。

你可能做不到像王大叔那样一年不落,但哪怕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三分钟、五分钟,坐一坐,也许你会发现,那个曾经焦虑、疲惫、暴躁的你,正在慢慢变得平静、清醒、有力量。

说不定哪天,你也会像王大叔一样,从“老中年”变成“气定神闲的老顽童”。

而你身边的医生,看着你的体检报告,也会惊讶地说一句:“咦,你这指标,真是变了个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