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单970亿芯片后,高通改口支持华为,外媒:“投降”开始了

区块科技 2023-02-13 20:46:55

国产芯片

芯片作为高科技产业必不可少的一种产品,同时也是国内进口额最高的一种商品。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芯片进口金额为4156亿美元,占全部商品进口额的15.3%,而进口芯片数量5384亿颗,同比减少970亿颗,同比下降15.3%。在所有芯片产地中,美国成为下降最为明显的国家,同比下降29.2%。

芯片制造

为什么从美国企业进口的芯片出现如此大的下滑?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是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完成,对于芯片的需求开始放缓,再加上由于客观经济不景气,使得消费者纷纷推迟了更换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计划,自然使得进口芯片数量减少。

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断供带来的国产芯片替代化开始逐渐加速和完善。由于技术积累的原因,英特尔、高通、英伟达、德州仪器等企业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域的半导体巨头,也占据了大量的芯片市场份额。凭借技术的领先加上规模化效应,使得之前国产芯片企业很难从中撬动市场份额。

但是断供则给了国产芯片企业以超车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在短期上来看断供确实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也相当于白白送出去了一部分以往难以攻陷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领域,以往西方科技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一直让国产芯片在这些领域处于亏损的状态。

高通

但是随着断供加上信任危机的产生,国内厂商开始逐渐选择国产芯片并放弃进口芯片,这也使得国产芯片厂商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再加上庞大和完善的基建,很多国产芯片的价格和质量反而完成了对西方芯片企业的反超,甚至开始实现出海竞争。

国产芯片的崛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高通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6%为94.63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4.25%为22.35亿美元;英特尔四季度营收同比下跌32%为140亿美元,同时亏损额达到了6.64亿美元;三星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大降69%,仅为4.3万亿韩元;AMD 2022年全年净利润13.2亿美元,同比下降58%。

高通表态将继续为华为供货

在芯片企业处境岌岌可危之下,美国依然和荷兰以及日本依然选择达成半导体协议,试图进一步加大封锁范围。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协议刚刚达成还没有捂热,高通就第一个跳出来“唱反调”了。

在协议达成的消息刚刚传出来,高通就发布声明表态协议影响高通继续为华为供货。(Qualcomm expects to continue supplying chips to Huawei)。这个决定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本来就被芯片过剩搞得焦头烂额的高通无法承受再次丢失一个重要客户的损失,所以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澄清。

华为

为什么高通要做出这个选择?首先就是裁员问题,为了应对芯片过剩的危机,英特尔表态将对销售部门进行20%的裁员,高通预计裁员比例为10%左右,AMD、德州仪器等半导体厂商也各自进行了数千人的裁员,一时间仿佛风雨欲来,裁员也就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减少以及半导体人才的流失,这些对于高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其次则是利润下降将导致高通不得不削减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而投入的减少则意味着领先的地位和优势将逐渐消失,特别是对于高通这种没有终端产品,依靠专利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企业来说一旦失去技术优势,那么将变得毫无价值。

国产芯片

而高通的选择也给刚刚达成的美日荷三方协议浇了一盆冷水——试想连协议主导者美方都无法或者说不愿意去规制如高通这样的企业,那么这个三方协议也相当于名存实亡了。因此外媒也认为高通的选择就相当于“投降” 了。

当然砍单970亿芯片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国产芯片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对于高通、英特尔等厂商的依赖也将大幅减少,这也是一个从制造业向科技产业进行升级的良机。

大家看好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吗?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196

区块科技

简介:分享新奇好玩的科技新闻